2025年4月21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身穿外卖骑手工服、手持餐盒的照片在社交网络刷屏。这一看似“接地气”的举动,不仅是企业创始人的个人行为,更是京东对外卖行业发起全面冲锋的宣言。从骑手权益保障到市场竞争策略,从平台责任重构到行业生态变革,这场由创始人亲自下场引发的舆论风暴,折射出中国平台经济转型期的深层矛盾与机遇。
创始人IP营销:一场精心策划的“信任突围”
刘强东的送餐行为,本质上是京东重塑外卖市场信任关系的战略性举措。通过创始人亲自参与配送,京东实现了三重目标:
强化品牌温度:在用户普遍对外卖平台“算法压榨骑手”“高佣金压垮商家”的负面情绪中,刘强东以“兄弟”姿态现身,将京东塑造为“与劳动者站在一起”的革新者形象;
展示履约能力:选择午高峰时段配送,既验证京东外卖的即时配送体系,又通过社交媒体裂变传播形成“京东外卖也能准时送达”的认知;
破解流量困局:在京东APP入口层级较深(需经过三级跳转)的现实下,通过创始人IP事件吸引用户主动搜索体验,实现“破圈”引流。
劳动者权益重构:打破平台经济的“零工陷阱”
这种“直营基因”的移植,虽短期内增加运营成本,却为京东建立起差异化的运力竞争优势。达达130万骑手与“五险一金”福利的组合,正在引发骑手资源的跨平台流动。
用户习惯壁垒:美团、饿了么合计占据90%市场份额,用户心智渗透需长期投入。京东APP外卖入口需三级跳转的体验缺陷,可能削弱高频消费粘性;
成本承压难题:为10万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仅北京地区单月成本即超3亿元,而外卖行业平均利润率仅3%-5%,盈利模式亟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