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想起来,听起来有些沉重!
《说文解字》对“教”字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
“育”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如,教书育人。
《说文解字》对“学”字的解释是开悟。原本专用于表示接受教育,引申出互相讨论、模仿、注释、讲述、知识等含义。
教,育,学都是长期的事情,是需要坚持的事情。
追根溯源了,遇到困境了,我们才脚踏实地地分析;同样,也能分析得脚踏实地;即或是有困惑或迷惘,也能逐渐清醒或稳定。
当有了稍微空闲或舒缓时间的时候,身边的老师们都会不由自己地发出一声声的长叹,“现在的学生啊,都怎么了,屡教不改,就像一颗颗的铜豌豆,油盐不进,说得很好,但行动上不动弹啊!”
“这样下去,那是教育的样啊?”
是啊,我也有深深的同感!
班上、年级里,自觉自律,专注好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唐塞几句,只要能“哄”得老师相信了就很好了!”
是啊,这样的情形现在会时常反复。
比如:时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说自己忘带作业,或根本就没有记下作业是什么,或压根就没有听,或根本就不听的……
为此,这段时间,几乎每一天,我都会和同办公室的老师诉说衷肠。她们对于我来说,就是人间清醒啊!
并且,为此,我也曾翻阅当代教育名师王开东和王祖庆老师们关于当代教师的职业困惑,迷茫,无奈,无助,呐喊……
在学校,我们是帮助,教育孩子们安全,安全,专心学习文化知识和做人处事的人,而一些孩子却总是以另外一种发生存在着,对峙着。
为此,开东老师“不要让老师有口难言”,
祖庆老师“教书,不要用力太猛!”
心痛的时候,停下来,凝视自己,不断追问:情绪传递了什么讯息?我从这份情绪里,读懂了什么?我如何去看见自己的内心需求?然后,抱抱自己,告诉心里的那个内在小孩:“别怕,你是安全的。你一定会越来越好。教育也会越来越好”
觉醒,貌似一瞬间,实则需要漫长的等待。觉醒需要契机。那么让我们心怀感激,去接近每个孩子的心即可,让我们心与心交流即可,让我们尽我所能去帮助即可。有这一份慈悲在心,在教育里,学习就成了最小的事,工作就成了比较愉快的事。我们的教育实践,是引领孩子探索世界的钥匙,还是束缚他们思维的枷锁?......
而当我们承担起传递这份价值观的重任时,愿这些美德如同春日细雨,温柔而坚定地滋养着每一颗稚嫩、蓬勃的心灵,而非成为束缚个性的桎梏。我们憧憬通过教育的力量,让每个人都能在尊重与理解的温暖阳光下,自由地绽放真我,优雅地助力他人成长,共同编织生命之树常青的传奇,让智慧与美德在时间的长河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我们深信,教育远非单纯的知识灌输与道德说教,而是一场心灵的碰撞,是个体意识觉醒与探索的旅程,是身份认同与社会关系和谐共生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