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写作课

这节课以沈从文的小说《丈夫》为线展开。一是缩写,二是解读小说好在哪里。

缩写这个作业没做,因为对沈从文开篇就写了个长长的前奏,几乎就是大后半部分的一个略写,有点摸不着头脑,这种只有高手才敢尝试的写法,以前没有见过,心里还腹诽为啥有个这么冗长的开头。

老师展示了他自己的缩写版,100字版本启发很大。四人男性人物是明线,丈夫的多达10次的情绪(害怕,高兴,生气,愤怒,无奈)变化是暗线,共写了四个场景。假设100字文当中各用一句话写出这四个场景,就是一篇合格的短文了。

(逐渐品尝到了缩写文章的甜味,这个训练可以让人从纷繁芜杂而且庞大的信息中准确提取到主要信息。记得一个人写文章说,他在练习GRE及托福考试的时候,练就了快速提取信息的本领,这也是西方教育的优势之一。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本领还挺重要的。)

师说: 沈从文笔力很高,他能够把千奇百怪的变化都写的非常缓和。打一个比方,就好像赛车,过弯道的时候,能不能一边超人家的车,一边开的很稳,沈从文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文章有两种写法,并列和递进。并列比较好写,递进需要功夫。递进要一层层情绪进行叠加,先出现矛盾或者冲突,微微缓解时,推出第二个矛盾冲突,再螺旋一次,引起情绪的大爆发。

制造矛盾冲突的时候,要尽量让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变得有逻辑。转折力求自然。

(和佳音一起上托福写作课时,写作老师强调写作中至少要写三个点,而这三个点要具有“continuity”, “relevance”, “graduality”, 即连续性,关联性,渐进性。所以这中外写法,同出一理。又想到昨晚看的《实习医生格蕾》,克莱夫和女友乔历经波折,修复关系,求婚成功,按理说这段关系已经稳定,属于文章的结局阶段。可是,异峰突起,克莱夫以处理父母家事为由消失不见了,电话都设为留言,乔在崩溃痛苦的边缘,接到克莱夫的一封信,同时,克莱夫最好的朋友格蕾,亦师亦友的贝利,亦兄亦长的韦伯都收到了克莱夫的信。原来,克莱夫因为给在听证会上有可能被取消行医执照的格蕾收集曾经同事的有利证词时,联系到了离婚患癌的前妻,意外得知前妻在离婚后竟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而这对双胞胎的父亲是克莱夫。幼年时几乎没得到任何父母关爱的克莱夫决定让自己的孩子过上有父母关爱的生活。于是,离开自己深爱的妻子,工作,朋友,去了前妻所在的小城开始了新生活。我想,这就是电视剧当中的矛盾冲突。它能用种种意外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写文章也是一样罢。)

师说:记叙和议论有一个三句话原则。记叙的三句话原则是,每三句话一定要让故事往前推进。即描述一件事发生的时候,看一看连写三句话,故事有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有没有向前推进,如果三句话之后的场景跟当前还一模一样,那这三句话就可以删掉两句,甚至三句全部删掉。

议论的三句话原则是,第一句可以写任何人都知道的点,第二句话就要深入下去,只有一部分人知道,写到第三句话,可能就已经很少人知道,但是从你这个视角上来看,又站得住,有它的道理,这种情况下,这三句话的议论就算是成功了。

好的议论是:跟大家的直观理解有区别,有出入。

凡是众所周知的话都不要写。

师说:小说与诗。小说靠故事情节牵着人走,一般看一遍就不太想再看第二遍,而诗,读无数遍都不会觉得腻味。而包含诗的元素的小说,禁得住回味,让人看了还想看。沈从文的这篇就是。

(深以为然,前段时间看张欣的《千万与春住》,边飞快地看边感慨,写得真好啊,一定要再看一遍。可事实是看完以后就束之高阁再也不看了。严歌苓的小说也是,看的时候荡气回肠,觉得好看,可看完就丢一边再也不会看了。现在经老师这一番评说,都是缺少了诗意,只有故事情节。虽然张欣与严歌苓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当代作家中也算卓然而立,较之沈从文还是差着一些。另一个写出诗意小说的我觉得白先勇算一个,唔,黄永玉也算一个。)

一起看文章好在哪里时,有几个细节,老师不说,根本不能体会好在哪里。比如,老七初见丈夫,说:“那次五块钱得了么?”或者问:“我们那对猪养儿子了没有?”

(问这些问题,原来是不再有共同生活背景的人,如何在努力寻找共同话题。)

写女人在家时,因为丢了一把小刀被丈夫训哭了。而丈夫来到城里,女人敢上去一把把丈夫的旱烟袋夺下来,塞给他一只哈德门香烟。(男人女人权力的消长。谁挣的钱多谁的话语权就大,古来今往,莫不如是。)

女人陪其他男人,丈夫在后舱生气,把哈德门香烟从口中摘下来。(倘若你厌恶了一个人,是不是他给的东西你看都不愿意看。这种体察入微的写法,赞叹。)

水保给丈夫讲猴栗的故事。(起初我是不理解为什么水保要说这个故事。师说,这个表现了水保的丰富阅历,即你说什么话题,我都有有趣的故事相和。恍然大悟,深以为是。记起当年DS的那个销售经理,初次跟他一块吃饭,只见伊天南海北,国内国外,当地习俗,无一不知,每说起一个话题,他都能有活生生的故事分享,让我听得两眼放光,可惜后来由于他们内部权力更替,他被换下来不再负责我们的项目,不然,会有多少好故事听。)

师说:写文章,要删去自我,尽可能呈现真实的状态,允许自己以有瑕疵的形象出现。举例:有些人发自己的照片到朋友圈,爱用滤镜,看着很完美,但不真实。(想起来经常看到一些熟悉的人发的照片,美仑美奂,常疑惑地问佳音,这是谁谁谁吗?她常瞅一眼说:至少磨了十层皮,再加美白修图。哈哈,所以大家其实都知道你长什么样的。不如真实地呈现出来。)

这节课最后分析了几篇同学当中写得好的习作。有一篇,细节写得果然好,对话贴合人物,环境描写烘托自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竟做到了。看了这篇文章的精彩对话,我意识到,我嫌麻烦,在自己的文章中基本没写过对话,尤其直接引语的那种,以后要试着写对话。金宇澄《繁花》的那种写法,没几个人驾驭的了。

还有一篇,结构很严整,人物写得很立体,起码写到了三维,对一个短篇来说,三维就够了。要想写中长篇,非得写成四维,五维,即一个人物不但从“我”的角度写,还要从其父母,同事,邻居,甚至前男/女友的角度全方位去写。

最后,师说:写作的天赋非常重要,有些人没有这个天赋,或者说对于万事万物不够敏感,那就很难写出来好文章来,但是有了这个天赋之后,一般人也写不出来,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而且要有正确的方法,然后才可能写得很好。

呜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