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开篇这一周,讲的是《春秋》。讲中国文学经典绕不过儒家,讲儒家绕不过《春秋》,《春秋》最早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记录,后孔子修订而成,行文简洁,乍一看好像流水账一般,但是经过汉代两派学者解答后,仿佛《春秋》每个字都暗含褒贬,微言大义。举例:“冬,公及齐人狩于郜”讲的是鲁庄公和齐侯在郜地狩猎,但是文中用的是“齐人”不是“齐候”用意是贬低齐侯。后这两派学者编著出《公羊传》与《穀梁传》,汉代帝王官员就常常从这两部书中为自己的行为找出依据,另一部并称“春秋三传”的《左传》因为其独特的写法而要到东汉才地位逐渐提升,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不同于《春秋》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而是详细的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也同样因为这点,后世常以其杜撰性对它诟病。
熊逸专栏笔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