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硬核又不想丧着的中年女人

    忙了几天后,今早终于不用赶时间上班了。上学上班的都走了,家又是我一个人的了。打开训练营的课,边做早餐,边听。课听结束了,思绪也飘远了,我是谁?我该怎样描述自己呢?

  我,七零后,从头到脚,从内到外,没有任何硬核,似乎我活着太难了。

    有着正常不过的身高,有着天天喊着减肥依然没瘦成一道闪电的体重,有着一张平凡到往普通人堆一站,还得巴拉半天才能找到的脸。小时候,被颜值控的老妈嫌弃是黑土缸,脸虽然一遍又一遍随我折腾,到头来脸还是那个脸,没变白也没有少褶子少斑点。

  青春期,知道安慰自己,人丑多读书吧。可小学到高中毕业,拼上命似得读书,读书成绩也只能在中游,费力游着,不小心松一口劲,可能又会滑到底。记得高三似乎没有看见过太阳,天永远都是灰蒙蒙的,似乎永远都在过着秋冬。每晚十点熄灯铃声一响,查寝的老师们便都忙碌起来。我自然也忙碌起来,找出手电筒,拉好被子,待宿舍门一落锁,便钻到被窝继续苦读,直到眼皮上下打架的厉害,也不知道看了什么的时候便睡去。有时候第二天的起床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手电筒只剩微弱的光了,书被卷到身下,恍惚觉得我还在昨晚。

  拼命挤过了独木桥,书,读怕了、伤了,大学只想着混毕业拿到了铁饭碗,我就圆满了。说圆满,但正值青春的年龄,哪会甘心就永远做个在路边给人鼓掌的人。看着同进校门的同学在蜕变,热闹的社团你来我往,可热闹的永远是别人,我什么都不会,除了学习。现在连学习也不想学,我平庸而悲伤的心,一个大浪接着一个大浪的翻滚。记得那些秋日的下午,我常常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听着学校广播站播着那些青春伤感的歌曲,走在萧萧而下的杨树叶下,看着夕阳缓缓而下,有无数的莫名伤感涌起,青春的迷茫、骚动,无从安放。想要流泪,不知为何,想要呼喊,不明就里,白爪挠心,又不知所措。平庸着的自卑,一遍又一遍流过,自卑升起的极度自尊,一点一点升腾,终究成了矛盾的自我。

    自尊与自卑交杂,并没有因为毕业了,混到了铁饭碗而减弱。自卑的底子下,是极为敏感的自尊。自我保护的盔甲越来越厚,因为怕出错,怕不被认同,习惯后退,怕被注意,只想当个隐形人。任何场合习惯于冷冷的旁观,尽管内心焦灼如火,渴望融入。

    端着人羡慕的铁饭碗,内心自卑并没有减少一分。工作,常常有种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的感觉,东拼西凑,过一天,犹如过一年,活成了高中时代最不喜欢的某科老师的模样,干巴巴,无趣味。人群中欢乐逗比时刻,也想说句笑话,嘴张开一半再迅速合上,找不到合适的说话点;找到了说话的点,说完之后连自己都觉得索然无味,懊丧感又多一层。

  几十年成了标准的无硬核的人。

    年龄渐长,蓦然发现,无意识无自我,平庸撞钟的日子,我已经过了那么多年,但万物皆可盘不是么?不想一首凉凉过完下半场,不想就此丧下去。

    记得有人说过在迷茫的时候,就埋头读书吧,于是我开始读各种书。读看似毫无用处的书,读人人传诵的书,我一切我能读得进去的书!

    读历史的、哲学的书时,我试着思考自己的人生。还记得读周国平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时,我那种身体微热,脸颊泛红的感觉,仿佛了一束光投入内心,借由他,我窥到了生活的意义,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读文学性的书,我看人生百味,过一遍他人的生活,看看我未曾经历过的人生。读木心讲述的文学回忆录时,我似乎也看到了木心不平凡的一生,看到了他独特的人生历程。

    读心理方面的书,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了求学时代那个能力和欲望不匹配的挣扎痛苦的自己,看到了平庸能力有限又不甘心的自己;看到了我带着狰狞的面孔,厌恶着自己;看到了九十年代,农村人的闲言碎语下,偌大一个村子,只有我们几个女生读高中的压力,被人嘲讽的委屈。

    读着读着,知道了,一把年纪,我要放过自己,我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和自己悲伤的过往和解,和不曾亲近的父母和解。自卑仍然存在着,但我不想以它为羞耻。我还是敏感的自尊着,会退后,但我在逐渐让自己改变,用自己能承受的度改变。我还是平凡着,但我在平凡中努力着。

  不想再丧,就一步一步行动吧,尽可能改变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