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一个老师选年级教学,他说:“让我教一年级吧,一年级省事好教。”那么这个班就毁在这个老师手里了。在我这里的定论是:凡是认为一年级好教的,多是不去用心投入做的。
因为,一年级的知识点看似简单省事,但是学生不省事。一年级的孩子看似好管,其实最不好“管”。
管要管出学问和教育。
怎么管——哄?骗?吵?
这些招数对一年级的孩子没有一样管不住的。因为他们小,一吵就老实,一骗就信,一哄就好。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要的不是一个老师,要的既是一个老师又是一个妈妈。我们要做一个有爱有温度的老师,要蹲下身子教育,要给孩子心里埋下爱的种子,而不是叛逆。
管好管不好,全靠这一年了。
所以我认为:一年级不好教,高年级题难教,所以中段好教。
你也许会说:“我倒要听听你说一个一年级到底有多难教的理由?”
我们细细说来:
在大家眼里一定都是这样评价的:这是知识最浅、最好教的阶段。
而对于我而言,这是最需要知识与智慧并存的启蒙黄金阶段,也是老师最累最不好教的一个年级。最考验细节的教育阶段。
首先,在知识上:你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内容让孩子掌握就了事。
你一定说,这谁不知道,哪一个年级都需要老师拓展训练,都不能局限于课本。
但是你不能否定很多一部分老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把孩子教“死”了。
一、局限于课本,只要掌握了课本有了高分就够了。
二、做一种题型,教给孩子最简单的方法——模仿。因此出来很多只会模仿不会创新的孩子。
比如句字题:这难道不是我的书包吗?
老师教给孩子把书包改成“尺子、铅笔”等。答案是对的。但是思维在哪里?你的创新呢?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你培养了吗?开发了吗?你不过只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机器为自己考个稳当可靠的高分罢了!你挑战过孩子的潜力吗?
所以,能毁孩子的也是在这一年。以后再开发已是很难。
三、从题型训练上看老师是否重视了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这一点是我见到很多很多老师没有做到的。
因此出现了同一种情况:一进入三年级学生作文不会写,阅读理解题不会做,分析课文能力不强。
一年级的学生们最需要一个博识的老师。但是,缺乏教育眼光的领导往往把校外没有教学“方法”的老师和教学方法已经过时的快退休的老教师安排教一年级。觉得这样的教学任务轻巧,是对他们的优待。其实正是对孩子最大的“不优待”和坑害。
正因为快退休了、年纪老了才不要做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因为最费心操心。
正因为教学方法没有得到专业培训和更新,才更不应该教一年级。因为他们是一颗颗珍贵的“种子”,需要更多养分滋养。
另外:养成习惯方面:
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是一张白纸,老师不可去随意画。
他们刚从幼儿教育断奶进入小学阶段,对小学这样一个处处是规矩的体制他们不适应。
他们被幼儿教师“宠”着哄着过来了。
他们从上课没有“规矩”的课堂过来了。
他们随时可以上厕所,从没有一个正规的上课习惯过来了。
那时候他们相对自由,也相对没有规矩。
这一阶段的孩子什么规矩和习惯都没有,需要老师一一培养。
握笔的姿势,听课的姿势,上课的习惯……
最后,一年级的孩子在读写习惯上的培养:
多数老师,包括家长不重视一年级孩子的读书意识,不培养这样的习惯。以至于后来买来一本本书孩子不愿意读。
对课外知识和古诗的积累不够。学了书本知识之外,孩子要多背课外文学作品。
在一年级重视孩子的写话能力。
通过监考,我认识到了基层教孩子的写话情况。从他们的答卷情况看,老师完全没有把孩子的写作能力开发出来。可以说开发的很少很少。
我认为是老师懒惰进去了。
也可以认为,他们不往上跟班,不在乎孩子日后写作能力多难搞,让其他老师为难去吧。
这惨状,实在可悲。
从来到基层接了一个半途班为难了自己两年。真心想再来一个从零开始。
我已做好了一切从头开始的心理准备。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见证自我能力水平的时候。(因为早四年前成功过,想看一看在基层,我的方法能不能再做出当年的佳绩)
如果可以,我愿意一直教小学一年级,但是只教语文带班主任,数学不碰。(但这是基层不允许的)
一年级时如果老师们全心教育了,以后轮到哪个年级阶段让其他老师接班,他们教起来都会感到轻松很多。
基础教育很重要,基础中的基础更重要。这是启蒙教育,这是黄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