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ree
读作B树(不是B减树),是一种自平衡的树,能够保持数据有序,这种数据结构能保证查找数据、顺序访问、插入删除元素,都能在对数时间内完成。-
定义(引用自算法导论)
一棵B树T具有以下的性质:-
每个节点x,
- 有n个关键字
- 每个关键词按照非降序排列,x.key1<=x.key2<=x.key3<=...<=x.keyn
每个内部节点(非叶节点),有n+1个指向孩子节点的指针
-
每个内部节点的关键字,对孩子节点的关键字范围加以分割
k1 <= x.key1 <= k2 <= x.key2 <= ... <= x.keyn <= kn+1
其中ki为孩子节点的关键字,x.keyi为内部节点的关键字
每个叶子节点有相同的深度,即树的高度
-
每个节点包含的关键字的个数:
- 除了根节点以外的每个内部节点,至少有t-1个关键字,有t个孩子
- 如果树非空,根节点至少有一个关键字
- 每个节点至多有2t-1个关键字,因此至多有2t个孩子
- t为B-树的最小度数,t>=2
(t=2的B树是最简单的B树,每个内部节点可以有2个、3个、4个孩子,即2-3-4树)
-
-
定义(引用自算法导论)
-
B+Tree
B+树和B-树有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新的特征-
定义
- B+树的中间节点不保存关键字,只用来索引,所有数据(关键字)都保存在叶子节点上。
- 叶子节点包含了所有的关键字,且叶子节点上的关键字按照非降序排列。
- 所有父节点的元素都同时存在于子节点,且在子节点中是最大(或最小)元素。
-
有n个元素(等同于关键字,但不是关键字)的内部节点,有n个孩子节点(B-Tree有n+1个孩子)
-
特征
- 根节点的最大元素也是整棵B+树的最大元素。
- 每个叶子节点都含有指向下一个叶子节点的指针,形成一个有序链表。
- B+树只有叶子节点含有卫星数据,B-树中每个节点都含有卫星数据。
因为内部节点没有卫星数据,相同大小的磁盘页可以容纳更多的节点元素,因此B+树比B-树更加的“矮胖”,因此磁盘IO次数会更少 - 在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中,叶子节点直接含有卫星数据,而非聚簇索引(NonClustered Index),叶子节点含有指向卫星数据的指针。
-
B+树查找过程
-
总结
- 因为内部节点含有卫星数据,B-树的查找效率不稳定,最好的情况直接查找更节点就找到了,最坏情况要找到叶子节点才可以。
B+树每次查找都需要查到叶子节点,是稳定的。 - 范围查询,B+树只要遍历叶子节点就可以了,而B-树需要复杂的中序遍历
- 因为更“矮胖”,B+树需要更少的磁盘IO次数。
- 因为内部节点含有卫星数据,B-树的查找效率不稳定,最好的情况直接查找更节点就找到了,最坏情况要找到叶子节点才可以。
-
总结
-
-
为什么用B+树存储索引
问题引入:使用B+树做索引,查找效率大概是log(n),而hash做索引,效率是o(1),为什么不用hash做索引呢?
答:文件系统或者数据库的索引一般存在硬盘上,如果数据量特别大的话,不能够一次性全部加载到内存中。
假设内存每次只能加载2个数,我们把数据组成一个3路B-树,这样每个节点最多含有2个元素,查找的时候,每次只加载1个节点就行了。
之所以用B+树,就像上边介绍B+树的时候说的,在范围查找时非常方便,而B-树需要使用中序遍历,进行跨层访问。
MS-数据结构-B-Tree&B+Tre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