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是仲春与暮春之交,这一日天清气明,万物皆显。草木萌动、百花盛开。

清明,它融汇了上巳节和寒食节。它融汇了生与死。


上巳是三月三日。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风和日暖,曲水流觞。上巳节,是一年新的开始,此后,春天的明媚将照耀在身。它代表生长和希望。


寒食是四月四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xia)。这一日禁烟火、吃冷食,洁净自身,表达对先人虔诚的思念。寒食是扫墓祭祀、缅怀亡人。它代表对死的怀念和敬畏。

但,人世间为什么会有死亡?

因为有死,生才显得如此美好。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就像这清明雨上,他们会化作这人间风雨,守护在你我身旁。


清明是一年里最清爽明净的日子。

它提醒着我们,要像天地一样,活得既清又明。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

公元1076年冬,苏东坡离开密州,接任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开春,苏东坡到湖州后,写了这首《东栏梨花》给孔宗翰。

诗中说,梨花似雪,柳色青青,在柳絮飘飞的季节,梨花早已开满城。海棠未雨,梨花先雪。忆起过往,内心惆怅无比,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人生短暂,四十不惑的苏东坡,能看得了多少个清明节啊!

苏轼在朝中政见不合,自请出朝,去了杭州,在那里度过三年后,又被调往密州,密州三年后,知湖州。几番颠沛流离让苏东坡感到疲惫,故作此诗与好友,抒怀了自己心中的不快。

居俗世而自清。愿我们都能通过苏轼的这首诗,悟出点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