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活着》这是华人导演张丽玲执导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记录片的终结一部。
讲述了知青丁尚彪下乡到安徽一个穷困小县,认识了同样来自上海的知青、文雅乐观的妻子陈祈星,婚后生了女儿丁琳。
返城上海后,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工作,丁尚彪看到一个日语学校在上海招生,那还是在1989年,学费贵到需要当时上海平均15年的工资。丁尚彪想抓住机会好好深造,向亲戚朋友四处借钱,35岁举债孤身到日本打拼,妻子女儿留守上海15年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是一部中国人在日本的奋斗经历。
镜头跟随在日本打工的男主人公丁尚彪,我们看见了他白天在一家车床厂做工,晚上再匆匆赶到另外一家餐馆做饭。
深夜,末班车没有了,拖着疲惫的身体,他沿着铁轨步行回到一人独居住了七年的狭小的住处。因住在二楼,每次悄悄上楼害怕影响住在一楼的房东。
他说已经八年没回国内了。
当初报考的日语学校地处偏远的北海道阿塞町,半年都是冬天,日语学校还是日本政府承认的学校,真的给发护照。因为之前是70年关闭的雄别煤矿,学校就利用遗存的以前工友居住的宿舍上课,六人一间住宿。可是因为要还账,这个学校里的中国人需要边学习边打工才可以还上他们曾经在国内把一切希望都寄托的日语学校因此所欠债务,而地处偏远的阿塞町,打不了工,他们逃离了,这就是当时报纸上有名的北海道大逃亡事件。
签证不久过期了,丁尚彪成了黑户,非法居民。为了生计,他一边打工一边考了几个技术证件,后来找到了现在做的这两份工。
他想家,想女儿,八年没见,估计已经是大姑娘了。
他说媳妇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回国?
因为他是非法居住,回国探亲一次,就再也不能回日本了。
而他没上过好的大学,就想供女儿上国外最好的大学,实现他没有实现的梦想。
这是在日本的录制镜头,带到国内上海以后,妻子女儿通过屏幕看见多年没有谋面的丈夫父亲艰苦的生活,她们都泪流满面!
丈夫离家八年给家里寄的钱,妻子都没有舍得花,替女儿攒着,准备供她出国。
女儿顺利考取纽约大学。
这次,女儿也要离开妈妈。
女儿先到日本中转,见到了八年未见的父亲。因为转机时间很短;第二天就需要坐飞机飞往纽约。
爸爸带她到第一次打工的餐馆,带她看他平时给客人洗碗的池子。
跟她聊到深夜。
可是,天亮他们还是要分开。
因为父亲的没有身份证,只能在成田前一站下车,快到站时,父亲忍不住抹泪。
女儿也背对父亲擦眼泪。
就要分开了,他们彼此都没有回头再看看,女儿说,我不想让父亲看到我难过,他这么辛苦都是因为他爱我。
女儿顺利进了纽约大学学习医学。
妈妈留在上海继续工作,她一直在一家纺织厂工作,有二十年了。
她把丈夫的钱都攒着,供海外的孩子读书。
一家三口,三个国家。
妈妈一直申请到美国的签证,五年了,第十二次终于签了下来,与丈夫分开13年,终于可以在东京中转时与他见面。
妻子非常开心,她专门做了出国的衣服,丈夫在外打工,她都没舍得买件像样的衣服。
到东京转机72小时,有三天时间,丁尚彪早早安排好日程,可以带妻子转转东京。
他在独居的床上专门铺上结婚时妻子亲自做的大红色的枕套,等待妻子到来。
13年了,夫妻重逢,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日子,丁尚彪带妻子看樱花吃料理。
三天很快过去,还是成田前一站,丁尚彪下了车,忍不住开始又抹眼泪,5年前他就是这样与女儿告别,今天又是与妻子生离死别。
两年后2004年,丁尚彪终于决定回国了。
女儿丁琳博士毕业,已经在美国一家医院实习。
她的工作是在妇产科接生新生命的诞生。
15年了,丁尚彪的牙齿只有八个了,他说他这辈子没有机会上好的学校,将女儿培养出来,能将家庭照顾好,他很欣慰。
他跟妻子在上海买了新房,定居上海。
在美国,丁琳说,如果没有爸爸妈妈不同于常人的付出,她也许永远是那个怯懦的不敢说话的女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国内,让她真正独立起来,而她能做的就是把父母给予她的厚爱给予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家庭迎接新的生命。
人生最痛苦莫过于悲欢离合,生离死别,而在这艰难的一天一天的日子里,普通的生活因为这份奋斗,有了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