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该死的生活真是活见鬼。明明知道要出麻烦事,可你他妈的什么事也干不了,没法阻止它。只能坐在哪里看着、等着。#
这是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短篇小说,《米格尔街》中的一句话。它讲述了一群生活在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首府西班牙港的米格尔街的一群普通人的生活。
其实说是短篇集,不如说是传记式编年体,用一个个形象鲜活的居民的故事,穿插成整条街的故事。用普通人的命运讲述整条街的命运。
而这命运是如此的绝望,绝望到每个人只能装作兴高采烈的活着。
这是个被殖民文化所侵蚀的社会,尤其是美国文化中的西部文化。米尔格街的绝望如同大多入侵文化的地方一样,都是来自于文化断层的悲剧。接受的文化与历史现实的格格不入,被主流社会抛弃在边缘。
他们渴求认同,却没有人在乎他们的存在。他们渴求成为所被迫接受的文化的一份子,但是经济条件的落后和完全的边缘化,只让他们成为可笑的模仿者。他们所向往的,正是将他们的抛弃在外的。
在贫困、无所事事、日复一日的枯燥中,男人的乐趣只有聚在一起聊天、喝酒、打架、到处找所谓的乐子。他们很多并不工作,没有经济收入,要依靠妻子而活。但他们并不以为耻,反而继续以游手好闲为乐。
因为这样的生活,除此外再也没有乐趣。
在这里,暴力和拳头就是男人的象征。女人只该挣钱和挨揍。不过即使这样,他们对于知识和文化依旧是无尽的向往。但却没有能抓这些走向另一种人生。
于是,有人沉浸于这种生活,也有人想要离开这里,有人想要反抗命运。
可他们大多无可避免的走向了悲剧。
在愚昧与无知中,在他人的期盼与嘲讽中,在自身的历史文化被外界侵蚀中,没有方向与想要寻求方向。他们被体制所束缚,被腐败的官僚社会所限制。他们痛恨这些,却不得屈服于这些,只好没完没了的从了无生趣中寻欢作乐。
犹如主角的母亲说的那句话,连行贿的钱都没有的人最可悲。
他们就是群可悲的人,他们没有资本向官员行贿,向社会行贿,向命运行贿。谁也不会偏向他们,谁也不会想到他们。
怀抱着浪漫主义的诗人,有着崇高理想的花炮师,在重复的机械中寻找意义的发明家,简单而快乐的木匠,一心改变命运的学生,一心要改变整个街的老师等等。
他们都不断的在已知悲剧与期望欢喜中挣扎,他们不断的希翼着未来,不断的与生活抗衡。
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命运的天平并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倾斜于谁,除非你给足了价钱。
这些令人无比唏嘘故事在奈保尔淡淡的笔调中如同一曲挽歌。一曲普通人与命运的悲歌。
在这背后是无力改变的生活。
既然如此无力,那么就及时行乐,虽然并没有什么可以成为是乐的,那就装作很快乐吧。一点点小事就能引起狂欢,一点的认同就可以奉若圣经。
虽然他们生活的很贫困,但是他们愿意帮助彼此,把彼此视为兄弟。人情味,是这绝望的世界唯一温暖的存在。
更让人绝望的是,这是作者的童年经历,这些人不是虚构的,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而他们的后代也将步他们的后尘。
唯一改变的办法就是离开,如作者一般,永远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