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修饰符分为:访问修饰符和非访问修饰符
访问控制修饰符
访问控制符用来保护对类、变量、方法和构造方法的访问。Java支持 4 种不同的访问权限。
public: 对所有类可见。使用对象:类、接口、变量、方法
protected: 对同一包内的类和所有子类可见。使用对象:变量、方法。注意:不能修饰类和接口(外部类)
default(即缺省,什么也不写): 在同一包内可见,不使用任何修饰符。使用对象:类、接口、变量、方法
接口里的变量都隐式声明为public static final,而接口里的方法默认情况下访问权限为public。
private: 在同一类内可见。使用对象:变量、方法。注意:不能修饰类和接口(外部类)
访问控制与继承的规则:(只能提升权限)
1.父类中声明为 public 的方法在子类中也必须为 public;
2.父类中声明为 protected 的方法在子类中要么声明为 protected,要么声明为 public,不能声明为 private;
3.父类中声明为 private 的方法,不能够被继承;
关于外部类只能用public或默认修饰的说法:
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些修饰权限是针对类中的那些变量、方法、内部类来说的,而外部类已经在最外部(即不存在说在哪个类的内部,或是哪个类的子类这些范围),类作为单独文件被加载不能被修饰为私有(private)或受保护的(protected)。只有类内部的那些变量方法去针对访问权限来讨论才有意义。
上述讨论权限这样说才更具意义:
public: (类中被修饰为public的所有变量、方法、内部类)对所有类可见。
protected: (类中被修饰为protected的所有变量、方法、内部类)对同一包内的类和所有子类可见。
default(即缺省,什么也不写): (类中被修饰为default的所有变量、方法、内部类)在同一包内可见。
private: (类中被修饰为private的所有变量、方法、内部类)在同一类内(自身)可见。
即:均是针对类内部的内容来讨论的访问权限所具备的意义。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对 外部类 或 类 做修饰呢,直接规定只有类内部才能使用访问权限修饰符不就行了?
1.存在包概念:public 和 default 能区分这个外部类能对不同包作一个划分
(default修饰的类,其他包中引入不了这个类,public修饰的类才能被import)
这里又有人会说 protected 也包括同包了啊?
1)public 和 default 足够区分,public就代表公共,不写就代表default,无需再加个protected累赘
2)protected又包含了不同包子类的概念,外部类最外层就是包了,所以对外部类用protected没意义,包又不具备继承关系。
2.存在内部类概念:当存在内部类的时候,访问权限修饰符就变得有意义了。(类也变成成员来嵌套当然也就需要访问修饰符了)
非访问修饰符
1.static 修饰符,用来修饰类方法和类变量。
2.final 修饰符,用来修饰类、方法和变量;
final 变量能被显式地初始化并且只能初始化一次;
final 修饰的类不能够被继承;方法不能被继承类重新定义;修饰的对象引用不能改变(内容可改);
final 修饰的变量为常量,是不可修改的;final 修饰的方法可以被子类继承,但不能被子类修改;(主要用来防止内容被修改)
通常和 static 修饰符一起使用来创建类常量;
3.abstract 修饰符,用来创建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抽象类:不能用来实例化对象,目的是为了将来对该类进行扩展;
一个类不能同时被 abstract 和 final 修饰;
包含抽象方法的类必须是抽象类,抽象类可以同时拥有抽象方法和非抽象方法(抽象类也可不含抽象方法);
抽象方法:抽象方法是一种没有任何实现的方法,该方法的的具体实现由子类提供;
抽象方法不能被声明成 final 和 static;
继承抽象类的子类必须实现所有抽象方法,除非子类也是抽象类
4.synchronized 和 volatile 修饰符,主要用于线程的编程。
synchronized:该关键字声明的方法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线程访问
volatile:修饰的成员变量在每次被线程访问时,都强制从共享内存中重新读取该成员变量的值;
当成员变量发生变化时,会强制线程将变化值回写到共享内存。保证两个不同的线程总是看到某个成员变量的同一个值;
一个 volatile 对象引用可能是 null;
5.transient 修饰符
序列化的对象包含被 transient 修饰的实例变量时,java 虚拟机(JVM)跳过该特定的变量。
eg:public transient int limit=55;//不会持久化 public int b;//持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