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和两个久未谋面的朋友小聚,席间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有一个读新闻专业本科时同窗的女同学,姑娘在上学时各方面都很普通,毕业后到文化部做基层工作,除了日常接待和文案工作其他的琐事并不多。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图书馆藏成了陪伴她最久的兴趣所在。从古代文学到电影电视,从亦真亦幻的东方艺术表现形式到洒脱灵动的西方珍贵遗迹,女同学沉浸在自己的热情和追求中,心无旁骛…
几个月前的同学聚会,这位高冷内秀的女同学给了大家一个不小的“震惊”—在工作十年后毅然从体制内出走,高薪被某国内顶级投资集团慧眼识珠,专门负责影视文化产业的投资工作。她只需要专注于提出专业的评价和潜力评估,剩下的部分则有专门的会计师,律师,风险评估师团队完成。工作虽然貌似轻松却是整个项目“含金量”最高的部分,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积累和沉淀。
2.
做小微银行信贷,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创业和再创业的客户。有一个客户是做互联网广告起家的,老板四十多岁敢打敢拼,为了追求爱情他放弃了海员身份毅然创业。2015年的下半年他将稳定的广告核心资源大量缩减,反而将重心投放在全然陌生的互联网金融试水,全新的领域,截然不同的运作方式,伴随着年底政府出台的对p2p行业的明令禁止,2015成了他回忆起来顿足捶胸的永恒遗憾。原来两百多人的广告“阿米巴”,最后只剩下不足五十人,净利润缩减到头一年的三分之一,而大力投入的平台借贷也因违约风险太高,背上了沉重的连带责任。
第一代创业是为了“生存”,他们再创业是为了转型升级,挣扎于商海的潮起潮落,逆水行舟。而第二代的创业是为了“梦想”,是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这场时代的潮流下,众多的创业者思考的都是如何站在产业风口,利用资本市场的助推,一飞冲天。
我们有幸看到了很多有模式,有运营,市场把握精准的年轻创业团队取得第一代创业者难以企及的“时代红利”,但也注意到更多略显浮躁的经营者,思考着如何用多年积累的客户,人脉,行业资源迅速搭平台,攒人气,进行跨业尝试,希望可以尽快登顶人生巅峰。
时代呼唤着“工匠精神”,需要锲而不舍,不断打磨的精益求精。文初那个新闻女生在十年前一定没有思考过十年以后她要为文化产业投资工作而拼命积累,当时的她一定是天性兴趣使然,百炼成钢。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很迷惘,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不停地变换轨道,却从来不曾确定自己是否找对了真正适合的路径。
我理解的坚持是一种倔强的皈依和专注的“痴人”。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和“手艺”都会得到最乐观公正的体现。诚然,创业成功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然而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关键词还体现在:极致、专注、口碑、快。
我担心自己只是一只胸无积淀的空心猪,即使被大风吹到天上,也会因重心不稳而四脚朝天,丑态百出;我更担心自己是一只内心迂腐,叶公好龙,人云亦云的碌碌之辈,即使飞到天上,谁又会给我一个“降落伞包”让我安然落地…
安静做一只猪吧,这是对技艺的执念,对时间的等待,以及对内心的把控,剩下的就等风来吧。
“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用,飞不起来的。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等风来。” 我愣了一下,在愣着的几秒钟里,感觉身体里有什么东西瞬间被撞开了,那些积郁了很久的东西。 “等风来?” 教练点点头,“如果想飞起来的话,只有勇气往前冲,是不够的。我们得停下来,什么都不要想,让自己清空,只是等风来。”
——鲍鲸鲸 《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