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发脾气挑战成人的权威时,成人要以平静、坚定的态度来处理,因为平静的情绪会感染孩子,帮助孩子从紊乱的情绪中,慢慢走出来。
孩子发脾气是指孩子愤怒、挫折,沮丧时,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以一种引人注意的方式,像尖叫、大哭、甚至打人或摔东西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一、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1、孩子的挫折忍受能力很低,情绪的反应超过了控制的范围;
2、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无法完整表达自己身心需求和渴望,因此感到挫折;
3、用言语表达,仍然得不到关注;
4、受到忽略,而用发脾气的方式表达。
最初,孩子发脾气只是单纯出于他不能控制的因素,像生理、心理情感的不能够满足,但慢慢的,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就越来越复杂,也可以解释说,孩子为了要满足内心的希望,而采用的一种方式或手段。
但孩子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作为一种手段,往往也是下面两个原因形成:
第一、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成人的重视,因此发脾气是对“爱”的一种抗争;
第二、孩子意识到发脾气能够引起成人的注意,并且可以测试成人的反应,是获取愿望最容易、最便捷的途径。
二、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
1.辨认坏脾气: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孩子发脾气是为了要控制别人,就要采用一些方法来教导孩子什么是可以接受和配合的,什么是不可以按照他的意思去做的;
2.告知界限和态度:成人要用平和、坚定和建议的语气,告知孩子界限和方法,而不要用警告和威胁的语气,以免激怒孩子。通过平和的告知,给予孩子限制和必须坚守的原则,并了解闹情绪的后果,让孩子能得到提醒式的回应。
3.不予理会:孩子有许多发脾气的行为是属于无理取闹的,而且不肯沟通或接受安抚。这时,可以采取不予理会的方式,只要不超出安全的范围或可能转化为破坏性和攻击性的行为时,暂时不理他,把门关上或走开,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4.暂停或暂时隔离:暂停或隔离的时间不能太长,同时要在问题发生时立刻行使,行使时成人要保持冷静和坚定,并且告诉孩子要安静下来才会理他,然后每隔数分钟观察一下。如果孩子的情绪或哭闹有改进,要肯定或给予鼓励:再过一分钟,我相信你就会没有声音。
三、如何预防孩子发脾气
制止孩子发脾气不如预防孩子发脾气,后者更加有效,而且能治本。
第一、改变环境
孩子的行为是与环境互动的产物,预防孩子发脾气会比制止他发脾气更容易些。因此,可借由环境的改变来预防孩子的行为。如家里不放糖比制止孩子吃糖更有效。
第二、事先给予限制和规范原则
在出门前或者到公共场所前,先告知孩子规范,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增强孩子好的行为和动机;
第三、适度地满足孩子需要
据科学研究发现,2-6岁喜欢发脾气的孩子,有四分之一是因本能的不满足,四分之一是要求成人给予注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随时注意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可以预防他发脾气。
第四、具体有效的要求
孩子和父母双方的意见对立关系,最后会使孩子放弃坚持或父母放弃原则,这都不是好的结果。孩子不服从,常常与父母的要求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有效的要求孩子配合,应该要注意态度与语气,尤其语气更直接冲击孩子的感受,所以,在要求孩子时,态度要平静,用语要直接明确,不要啰嗦,同时一次只给一个指令,最重要的是发出指令后须静待一两分钟,再看命令有没有被执行。
第五、教导孩子抒发情绪
年幼的孩子情绪发展尚未成熟,在孩子低落、难过时,成人适当地引导幼儿抒发情绪,将负面情绪宣泄出去。
第六、改善教养和沟通方式
成人在孩子发脾气时,也不能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养成他索取“愿望”的方法。应当给予孩子正面的沟通。
以上的方法,成人要能够经常练习,同时也让孩子在正向和鼓励的环境中,得到自信和适当的发展,进而培养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