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

错对门的人退租了。


一个做股票和基金金融投资的小老头,五十岁左右,很干瘦,头发很短还直立,声音尖尖,像是江浙人。


从我17年住进来他就在,经常敞门,室内整洁干净,只有基本的生活设备,电脑常开,屏幕上是花花绿绿的蜡烛图,门口常放有打包的生活垃圾,也不多,就是一个饭盒一瓶酒。


偶尔在楼下或电梯口会碰到,常年的黑色条纹白衬衫,里穿跨栏背心,很有辨识度,脚步匆忙而急切。


或许因经济不景气,或许因其他原因离开;现在只要是门店关门,总会不自觉的归因于经济。左边的邻居,一对老两口也退租了;错对门的也走了,楼下的地产中介在一个月前关门了,一家美宜佳在上两周在清理存货,昨日见已经开始重新装修,说实话,真佩服新任老板的勇气;另一家美宜佳已经挂出转让公告,目前没有任何清理的迹象。


希望一切不顺都迅速过去吧。


在看莫言的《丰乳肥臀》,很不错的一部小说。结合邻居退租,感受还是颇深的。


对邻里来讲,彼此是匆匆过客,不知姓名,不知来去何处。然而对于他的家人来说,他是亲密的人;对于他自己而言,就是整个世界。



可是,一个人一旦过世,不用太久,可能就在当天,所有爱他疼他的人都将怕他恶他,唯恐避之不及,更愰谈看一眼或碰触一下。即使是他不愿离开而进入至亲的梦,对方第二天醒来也会心惊肉跳,赶紧找个《周公解梦》来看看他有何寓意,如果次数超过三次多了,有可能干脆请个道士或和尚做点法事念点经,赶紧给对方送走,甚至有可能祈祷赶紧降天火让其魂飞魄散,永远不要再来对于人类,恰好出现在不同时空的共同演出,彼此独立,或许有相较,也只是短暂瞬间。父子母子会稍长些,但终究还是要走向独立。


曾有人言,虽然父母恨不得将自己一生的至深感悟言传身授的传导给子女,事实上是子女一样会像他们一样孩提时懵懂无知,青春期叛逆,依然会被骗上当,依然会为情所困所爱所伤,依然会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烦恼。


生物的最大弊端,可能就是不能事先经验的完整传承吧。


昨日讯息,上海虹口区卫健委钱文雄主任在办公室上吊自杀。

从去年年底深圳疫情来,就间或有类似信息出来,上吊、跳楼、跳河等,不一胜数。大多是迫于生计;鲜有公职人员,之前是基于调查的倒是不少,此次有点诡异。


人是很脆弱的,日间的压力很大,都在负重前行,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和辅导班费用,家人的衣服和饮食生活费、父母的养老费,都需要去抗去思考去赚钱,咬牙坚持的前行,很可能会随时被一根稻草压垮。


要么内心强大,会自我减压,对,一定是自我减压,因为社会上不会有人对你宠溺,允许你不断抱怨和软弱,即使最亲的父母、爱人或子女,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最心疼自己的,所以,一定要对自己好点。


在社会上生存,要么自我强大,拥有较大的实力和能力,能够抵御社会的压力,但压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压力会也更大,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学会自我释压,都要懂得放下。


一切,归于心,归于己,套用佛学一句话:莫向外求。


钱文雄主任是丁克,无子女。

于是群内有人以此为论,说丁克的人早期幸福晚年会苦恼,甚至会陷入无儿无女无人养老的窘境。

其实优秀的文化是包容,只有容不得“异类”时,才会持续的具有进攻性的指责和批判。中国要崛起,只有何时像当今美国一样,能够吸纳世界上的各种肤色的优秀人才、能够容忍并允许各种思想存在并相互撞击,能够兼容并蓄,求同存异。而当今社会,则是太多的 站在道德最高点去指摘对方如何怎样,法律和道德等社会规则是用来保护弱者,是规范自己行为和内心的,而不是用来指责批判甚至辱骂。


例如前段时间上海打赏跑腿小哥200元而惨遭网暴跳楼的女子不幸,如刘学州的不幸,还有对于同性恋、纹身等各种文化的容忍度,对于黑人的包容度等,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离真正的崛起,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但实际上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规则,还是依然停留在农业社会,例如养儿防老,例如浓重的乡土观念等等。


即使有了子女,就一定能晚年幸福?

农业社会时,除了经商和做官,大多数的人的生活半径不超百里,子女和父母的生活半径严重重合(个人信誉对其社会活动有严重的影响,所以人们对于自己行为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规范和戒律,于是就有了道德和社会规则),再加上个体对自然和社会经济风险的承担能力有限,于是需要依靠子女和家族来分担晚年的生存风险。


现在,要么是父母有产业,要么是进入公职成为家族政治集团一部分,才会在本地生活,否则,大多数人的,都是外出谋生。

乡村的去到城镇,城镇的去到城市,小城去到省会,省会去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出国。


这是一个链条,一级追逐一级,有了流动,才有了发展。五六十年代的大发展,是因为每个阶层都有大片空白,人们战天斗地,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构筑了经济基础,到了五七五八年时,解决了基本温饱后,就开始了折腾,这个一折腾就是二十年,重新为生计发愁,于是七十年代末开启了流通,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也就是俗称的改革开放,有点扯远了。回来


现代社会,子女,总会离开父母的,不会同父母一起生活的,何况,现在生活压力较大,完全靠子女自己的养老,如果子女很优秀,还好;但大多数就是普通人,房贷车贷等原本生活就有点吃力或勉强维持,此时的父母对于他们,甚至可能还不如房贷,房贷至少还有期限,还有个数量,而父母养老,则是无底的负资产。


父母年老后,如果有较大资产还好,否则,很有可能子女在情感上会期待亲近,在经济上则是希望分割,在理智上期待远离。


生活,本就不易,且行且珍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