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曾经,那些喊我姐姐的“兄弟”》,兄弟们倒没啥反应,反应大的是当年同宿舍的姐妹,大致意思是,不写我们,写他们干啥?
今天在同学群里喊了一句:“帮我想想当年316宿舍发生过什么事?“李静先带头发来一个鄙视的表情,我想,让别人帮我回忆是不可能的了,只有我可怜兮兮地孤身前往记忆深处寻找当年的痕迹了。
说真的,踏进316,是一个欢快的开始。我们宿舍共十个人,特点是,名字只有两个字的占了七人之多。那个叫“张莹”的第一名就在我们宿舍,每次考试成绩高的无人能够超越。
很多年后,我看一部青春剧《匆匆那年》,男主陈寻问来自山东烟台的师哥,高考考了多少分,答:650分。(大约是这些,具体忘了)。把北京人陈寻惊了一跳:“什么?这么高的分数,你可以轻松上北大清华了。”可是,悲哀的是,师哥是山东人,是分数哪怕跃上700分也不敢轻易报北大清华的山东学子。
而张莹,是临沂人。临沂人怎么了呢?临沂人就是,同省的我们一起考中专的时候,我们考300分就能过关,他们考400分还上不了委培线。当时,我们无意间问起张莹的中考分数,分数之高立马让我们这几个来自东营的学生有了一种当上北京人的自豪感!我们都记得她很聪明,遗憾的是,毕业后,我们与张莹再未见面,从此失去了所有的联系。
反正我们宿舍涵盖内容挺广的,有第一名、有团支书、有课代表,有两个同名同姓来自不同地区的李静,还有我这个舍长。一说舍长我就来气,一来气我就想起我们教官,这舍长根本没经过竞选,而是直接由他任命的,我当时再三推脱,可终归让我责任在肩。后果就是,当时谁喊我一声“舍长”,我就恨不得冲上前去一掌拍死她。
为啥呢?因为我根本不想当不愿当这个舍长,当舍长第一条,按军训要求带头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状,我来来回回无数次叠,无数次被教官批不合格。最后我烦了,冲教官说,麻烦您老帮我们做个示范吧,教官果然实诚,三下五除二,一个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就出来了。
我惊叹于他的巧夺天工,平生第一次对人奉迎:“教官,您真是鬼斧神工啊,这样吧,不是每人发了两床被子嘛,这个呢,我就当菩萨供着了。”那天,我小心翼翼地把叠好的被子放进柜子里,专门伺候着迎接检查用。
虽然是在滨州上的学,可是宿舍里的十个人,有五个来自东营,除了我,她们四个基本上都属于班花级的人物呀,环肥燕瘦的,让当年的我好生羡慕!你能想像的到那种苦恼吗?在班花云集之地,你却不是其中之一,只能像片叶子一样做着大无畏的牺牲和衬托。额滴个神啊,至今想起来,泪水还是差点像洒水车一样洒了一地。哈哈。
总之,当年的316宿舍,对我们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那里没有斗争只有逗笑,没有吵闹只有热闹,如果“青春”这个东西真存在的话,应该包括这三年吧……
云笑花开:闲来码字,权当凑趣,立志让爱好与生活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