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卡夫卡与鲁迅

银行职员K先生突然被捕,然而他至死都不知道犯的什么罪,他一路寻求帮助,律师、法务人员、画家、商人、牧师,所有人都看似帮助他,实则让他认命,K先生就像海里的一条小鱼被一张巨大的“法网”牢牢网住,他拼命挣扎,却仍然无疾而终。在K先生被执行死刑之后,再回看那些所谓“帮助”他的人们,他们似乎提供的帮助都是一件事:临终关怀。

律师看似帮他打官司,实则只是行驶一下执行法律上流程的义务,后来K先生决定解聘律师时,另一个被审判的商人还对K先生对律师的“无礼”而愤怒。

一位画家收留了他,帮他出谋划策时,道出了当时“法网”的强大:你只知道自己被审判有罪,却不知犯了什么罪,但你却可以提出申辩无罪,而低阶法院没有权利宣告无罪释放,而有权利的高阶法院,对所有人来说都无法企及。

K先生和画家之间的对话,看似荒诞,却很“实用”。前一阵我有个朋友遇到消费欺诈,虽然只有几百元,但款付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找商家无门,就先后投诉到了相关部门,还打了电视台热线曝光。但与相关部门一番“协商”之后的结果却是:我们没有执法权,人家没有不承认欠你的钱,但人家现在无力退款,你只能起诉请求法律强制执行。我们都知道一件事走法律程序,最少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而为了几百块,维权成本太大。不光工作人员的暗示,连我都跟我朋友说:事已至此已无其法了。我朋友自己都深谙个中无奈。

似乎所有人都是麻木的,唯独K先生是清醒的,他要反抗,搞清楚一切,努力让生活轨迹重新回归,他一直都把这次审判当做只是生活中的一次脱轨事故,所以他不顾工作,一心想掰正轨道,直到执行死刑前,他还似乎不相信他会死。

“此刻,K明白自己有义务抓住这把在他头上晃来晃去的刀子,往自己身上戳下去。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转动着他那仍然自由的脖子,四处张望。”

没有正视自己的处境的人是消极的,对于灾难来临的应变和处置是后知后觉的。

再辩证地说,如果K在被逮捕之初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便在死之前尽情游乐、享受人生,未尝也不是一个好决定,但要保证他在死时没有一丝后悔,为自己没有做一丝丝努力而后悔。如果像书中所说,他一直在申辩反抗的路上挣扎,挣扎到最后一刻仍是徒劳,那他的生命其实在挣扎之初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所有的过程都只是一个做着向死而生的挣扎。

全书基本都是对话,很少描写K先生的心理,和卡夫卡的想法,而是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并没有先入为主的给读者一些自己的观念。这一点非常像鲁迅。

鲁迅与卡夫卡从个人的立场出发,对人的异化、绝望与荒诞等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鲁迅与卡夫卡虽然生在不同国度,但时代相同,也都遭到过社会和生活的压制,两人都选择用文字诉说,用思想揭示。有人说鲁迅是对大环境、对民族文化的揭示,而卡夫卡是只关注个人感受。但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如何熠熠生辉,全在于精细生动的描写,以小见大,上学时背诵的课文《孔乙己》的段落,几乎每一个字都藏着深远的前因后果,卡夫卡也同样如此。大环境造就了人的一举一动,同时人的细微动作反映出了环境的窘迫,这好过一切形容词的空泛修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
    溪水旁阅读 2,833评论 3 30
  • 看到一个新闻,本月19日,广州的爱狗人士逼停了一辆满载狗只的货车,成功把整车的狗只 “强抢”过来。不知道为什么,本...
    D066有情人寻找红辣椒佛山阅读 416评论 2 12
  • 嗯哼? 这篇小文,是开篇的第一枪,是想着如何华丽,还是应该如何从心。 一如既往的,我依旧喜欢笔记本放在大腿上...
    似海_Allay阅读 153评论 0 0
  • 茗那语(第43届茗那家排公益行8.4) 1.当你开始放下更多的分别,你的生命才有一点所谓的自由。执着于分别,你的生...
    爱相续阅读 116评论 0 0
  • 记录android面试中碰到的问题。 1.activity的启动模式和应用场景 standard singleTo...
    GoodmanLi阅读 20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