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多么好的学识,但钟爱与寥寥数笔之乐。
我生活在一个叫孟子故里的地方,估计一百个省外人里,有一半人都会寻思半天,孟子是谁?很正常毕竟我们都不是坐在教室,翻阅课本的年纪了。
这座城市从南道北,骑电瓶车也就二十分钟,也可以说二十分钟你逛完了,这座小县城的所有新鲜感。
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会多多少少粉饰情怀,当然我也是,你们觉得自己这情怀扯淡嘛?
游走在机动车道上的电动老年乐!就像水里的鱼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即便你有心礼让,那也是你不服老不行。
大大小小的超市里,收银员除了亲切的问一句,有会员卡吗?剩下的就是面无表情。
在我们这或者说你们那也同样如此,人与人之间异常陌生,非要找个共同话题的话,可能只有钱,能让彼此多唠上两句。
寒暄几句,皆是虚情假意,利益往来,称兄道弟
和你们所有人一样,我也穿梭忙碌在每天的早九晚五,一次次的品尝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这座小县城没有共享单车“”只有公共自行车,距离家门前的最后一公里,因为公共自行车变得不和谐了,甚至可以说是公共自行车站点,设计的是相当不合理,随便揪个路人,听到的也是埋怨该有桩的地方没有,不该有的地方随处可见,(我们市井小民的感悟)
“”这座小县城打车不找零“”不知道你们所在的地方,出租车是否会找零五毛?这座小县城不是这样,车程不在长短,即使是五块五毛钱,你也要付六元,当然只要零头小于一元,都要付一元,交通局好像视若无睹,病态已经衍生为了常态,不是惯的,是没人管理,出租车在小县城的每条街道上,奔驰碟刹,加速超车,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这的出租车,抵制网约车,滴滴,快车,就在我撰写的同时前一星期,出现出租车围堵网约车,上了我们当地贴吧置顶,好厉害,就像有些网友说,“”为什么有人坐网约车,没有坐出租车,你们心里没数吗?“”更关键的事,好像个别部门,默认了抵制网约车……
“” 这座城市的临时工“”来管理约束不规范商户小贩的,他们看上去好像未成年一样,制服肥大,三五成群,上身制服,下身随意,治理和约束的第一种方法,就是一拥而上包围对方,试想一下,你被一群衣着不整,十七八小青年团团围住,第一感受是什么?他们七嘴八舌,在这里强调一下是“”文明执法“”,然后予以警告,或者没收其工具,比如,电子秤之类的,然后告诉你什么时间去拿回来就是的,当你去拿的时候,厉害了,少着一千多着两千说是罚款,不交就不给了,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国粹“”……
“”这座城市很有意思“”环保如此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远处大烟筒嗷嗷飘出着白云,
却让农村不允许烧柴,煤。不让养殖,即使养殖中也要强制卖掉,
城市中不允许经营烧烤,不允许店铺名字里,出现“烧烤”二字,即使去申报营业执照也是不允许的,然后以每天光顾你店的行为,使其要么进入规划圈,要么关门,(是圈都有故事)
当然不燃放鞭炮,我想所有人都觉得是对的,我也不例外!
下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