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里仁第四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
几,是轻微、委婉之义。简本作“儆”。
不违,是绝对服从。君不如亲,孝大于忠。君臣关系不好,可以不以君臣相待;君以不义加诸臣,臣可拒而不受。臣不悦君,可离而去之。君可去,亲不可去。对国君可以毫无保留,犯颜直谏;三谏不从,就哭;哭也不行,开溜。对父母,只能曲里拐弯,委婉劝说。
劳,是操心。
父母做错事,孝子要劝,但言辞要恳切而委婉,绝对不能直戳戳,不留情面。父母即使不接受,也要恭敬如初,绝对服从。父母错了,但是又不接受劝,孝子这心里呀,替父母担心,还得为父母操心,即使这样也丝毫不能有怨言。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不能出远门。即使在近处游,也要告知父母自己要去哪里。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与《学而》1.11重。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龄,一定要放在心上。父母高寿,是可喜之事,说明子女照顾得周到;也是可惧之事,因为越高寿离生命终点越近,随时都可能离去,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迎接最悲痛的结局。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躬”是身,代表自己。
孔子讲:“古人慎言,不轻易许诺,说了却做不到会感到耻辱。”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有“约定”的意思。
承上文,古之君子慎言重诺,唯恐说了自己却做不到。可是一旦做出了承诺那就必须做到,失约的事很少见。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ne,4声。
“讷于言”是指言语迟钝,不善表达。
“敏于行”是指手脚勤快,反应迅速。
孔子慎言,他讨厌巧言令色的人,这是他的个人好恶,却被他上升到了“(君子的)标准”的高度。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跟你一样有道德的人。”
孔子是有道德的人,这是他安慰自己的话。但是终其一生他有没有找到这个“邻”呢?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跟领导走动太多,领导会烦你,自讨没趣;跟朋友天天往一块儿凑,关系反而会疏远。
子游讲的是大实话,很对中国的国情。谚曰:马见马亲,人见人咬。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一多是非就多。
亲朋好友不能不走动,但也别太勤。谁都有谁的事儿,你去了人家还得招待你,你知道人家得空不得空呀?
都有意,就多凑几次。单方有意,那是一厢情愿,不能拉别人陪绑。
君子之交淡如水,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我们。
ty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