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受访者的关照,找到无法观察到的事件,不能让受访者做不准确、假设性的评估。
但不可能达到与对方完全一致的状态。
非正式对话访谈
边吃饭边谈,对方时间紧张。在各种人际交往模式下,都能收集材料。
在不确定问题的情况下,做好预研究,调用个人经验,至少确保问题的实际意义。
梳理自己现有的认识,抓住即时的脉络。
立即整理:即时对资料做批注,保持弹性与即时反应,及时根据事实调整研究方向。
将现实与理论结合。
问题:防止情境性太强,需及时思考与矫正。
一般性访谈导引法
访谈提纲:结构化,记住问题掌握访谈节奏,不是问题列表,只是关键词和大问题。
讨论得到一组提纲问题,在讨论时,根据对方的讲述,增加细节问题继续深入。
《质性凭借与研究》
自由构建、自发提问、集中预先设定的焦点话题
针对受访者的能力、背景,为其量身定做,提出最想问的3-5个问题
标准化开放式访谈
调查问卷的主观题,一系列问题,不限制选择,形式灵活 ,可以讨论。
问卷,根据初步填写内容,逐题深入提问。
一组严谨的问题,所有受访者流程一致,访谈记录格式统一,方便软件处理。
通过社交平台,设计标准化开放式问卷,顺序一致。
访谈前的内容准备
考虑询问什么问题
安排问题呈现顺序、是深入程度、时间
转换语言-可理解、口语化
经验行为问题:做过什么
意见与价值问题:相信什么、有什么想法、理性层面
感受问题:不直接问,了解相关情绪反应、身体心理的自然反应
知识问题:知道的事、有关领域的信息
感官问题:看到、听到、摸到、闻到,最直接的体验
混合复杂问题应拆分成以上五类问题,如为什么报考北京大学。
人口统计学信息:穿插在其他问题中,不要引起反感
行为框架
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检查信息分布状态,证明访谈问题是研究问题的有效分解。
访谈问题的时间框架和序列
问题序列:以现在的、具体的问题开始,过渡到追溯回忆,最后到诠释、意见、感受问题。
结合情境脉络提问,少一些未来问题。
访谈问题的组织
确实、开放的问题,而不是封闭的问题;
不问二分法的“是否”问题,导致回答被局限 ;
先前假定的问题:
不要一次问好几个问题
选择清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对方能理解的词汇
慎问“为什么”,不要假定事情的原因可知,不见得可以问清楚,讨论事实而非理念。
访谈者的态度
和谐和中立
在访谈中能追问,认真聆听尊重对方
注意点
人本身的信息与背景
任务 - 有哪些想看到、想补充的内容
预访谈:问法测试实验,再确定问题
了解心理活动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