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实际历史远高于五千年,
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
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
600年前,紫禁城诞生;600年后,传统文化复兴。
山人特在此时,以奇门遁甲与家传风水堪舆的角度尝试解读紫禁城设计,带领大家感受中国宫殿设计和人居内涵。
紫禁城有以下几大谜团,一直有各种争议:
1、中国疆土如此广大,为何不用多朝古都,而另立北京?
2、紫禁城的立向,为何从卫星地图上看,并非在正子午线上?
3、紫禁城看似那么完美的设计,耗费大量人力,为何王朝依旧更替?
4、明朝如何压制元朝,清朝如何压制明朝,民国如何压制清帝国?
5、紫禁城各个房间、大殿等规划原理是怎样的?
6、为何皇帝的卧室那么小?
……
紫禁城是极为复杂的建筑作品,相关问题何等神奇。
本文首发于简书,作者昆仑山紫金洞那可是家
紫禁城由谁设计?
紫禁城设计师,众所周知是黑衣宰相姚广孝,而如果细追起来,以北京作为都城的奠基者,还要向前追溯到元大都时期,当时定都人为刘秉忠。
刘秉忠与姚广孝,除了都主张建都北京,另外一个相似点就是,二人都是以禅师身份参与。
所以,北京城的整体规划,先后由元代的子聪禅师和道衍禅师设计、主持建设和完善的。
子聪禅师辅佐元世祖忽必烈,当时疆土横跨欧亚大陆,为何却要定都在北京?
公元1271年,大三元下元九运,小三元下元七运。
七运哇,破军,各种战乱。
选择定都位置,必然从全天下着手,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然后堪舆,分析风水。
按中国风水大势,三大龙脉起在昆仑,如果认真观察,你会发现自上古至今,所有都城都在龙脉上,甚至南龙的余脉一直延伸到台湾、菲律宾。
三大龙脉
而如果细究历史,会发现三大龙脉对应天地人三才。
北龙为天,为始祖、上层、人皇、天子、皇帝,为原始文明发源地,华夏绝大部分文明发源于此,而后才由历史原因向四方迁徙,形成众多民族;
中龙为人,为士大夫、官员、诸侯王,为文明兴盛之地,有古巴蜀文化、三星堆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江浙文化为主,主要的历史名人大多出自此处;
南龙为地,为民众、商贾、农民、手工业者等等,富庶自此开始。
面南而治
合适的疆土,配合适位置的都城,就好像多大的场地盖多大的宅院,不能强行为之。
以元朝疆土来看,最富庶的地方莫过于江南,而整个北京,则是为数不多可以面南而治并且山水环抱之地,从风水上来讲,坐北向南,坎水克离火,休门制景门,乃是以智慧和皇权管理文明的含义。
而向外,则是以太行山脉为靠,以黄海、东海为明堂,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左右砂。
放眼世界的大格局
乃至再把格局放大,以北京为立极点,可以利用至少三层世界级山水形成三层关拦。
三层关拦,以太平洋为明堂,南北美洲为朝案,气势何其宏大。
格局这么大,最后怎么亡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元大都那么牛的格局,最后还是被明朝灭掉了?
我们找来元大都的布局图一看便知。
此图为后人复原,上北下南
元大都·东宫太子的反吟局
太子宫位于宫城白虎庚位,所以元朝定都大都之后,历代太子都会跟前任发生不愉快。
且长子为亲信,亲信在白虎位,还隔了一个水池,意味着会有稍微关系疏远一点的人来与帝位发生矛盾,而这个布局也在几十年后得到应验。
虽说中间间隔了一个太液池,目的是能够使得外来的敌对方可以弱一些,但同样也使得太子的位置相对于前任更弱,太子为长子,长子震卦,应在正东,为伤门,到兑位即反吟,安能有吉事?
所以自元世祖后,历任交接都有问题,不是争斗就是兄弟换着来,可以说很少机会有真子承父业传承的时候。
忽必烈定都大都后,第一任太子真金抑郁病亡。
然后就发生了皇位的争执,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耳之间选择,由于铁穆耳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耳即位,即元成宗。
1307年,元成宗去世后,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㻋。
你看,孙子拿回皇权,而后兄弟之间又承诺换着来,岂不是反吟反复?
这种反复一直坚持到元朝灭亡。
1320年,元仁宗去世,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1323年夏天趁格坚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元英宗被行刺后,镇守和林的晋王甘麻剌的长子、真金的长孙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后即位,是为泰定帝。
1328年,泰定帝去世。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铁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㻋与其弟图帖睦尔。结果,图帖睦尔先至大都,在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㻋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元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后称帝。
基本上可以说,定都大都之后,元朝的历史就是亲信争夺帝位的历史。
皇权不稳、子嗣难继、亲信反复,外战绝大部分都失败,这就是元大都格局。
虽然历代王朝基本也会有,但你会发现元朝是少有的很难子承父业,很容易兄弟或臣子反叛的格局。
所以,元大都的选址是没问题的,只是大都的设计,应该是有安排的。
元大都·悬而未决的财政问题
而大庆寿寺则位于坤申方,坤为死门,财库之位,元朝历代皇帝最头疼且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财政。
且说定都之时是七运,而定都完事之后就是八运,八运五黄到坤,之后就一直没消停过。
从元成宗开始,就一直钞币贬值,坤位为死门财库,艮位即生门客户、民众等,财库不稳,民众岂能安心,因此自元成宗开始,农民起义从未停歇,直到1350年达到顶峰。
1350年,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
所以你看,这样的格局,怎么会长治久安?
应该说,甚至是故意为之。
但不论如何,都已经是历史,而且是必经的环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元大都主设计师·刘秉忠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秉忠。
元世祖即位之前,海云禅师奉召,路过云中时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邀与同行。刘秉忠拜见元世祖后,元世祖甚为称赞,多次垂询。刘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其深入研究《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元世祖甚是宠爱,留其身边供职。
元宪宗三年(1253年)、元宪宗四年(1254年)和元宪宗九年(1259年),刘秉忠随元世祖两次征伐大理和伐宋时,力劝元世祖勿滥杀,所以每克一城都没有妄戮一人,所至人民全活者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即位,采纳刘秉忠的建议,下诏建元纪年,设立中书省和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隐士都被录用。 刘秉忠虽居于皇帝左右,但仍着旧服,当时人称他为“聪书记”。
至元三年(1266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至元十一年(1274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八月,刘秉忠忽然无病而逝,享年五十九岁。
都城刚刚建成,年仅五十九岁无疾而终。
在那个战乱纷飞,稍不小心就被灭族的时局下,应该是很圆满的功成身退了。
这正是:
少有大志怀利器,心系苍生死后已。
成败胜负一掌中,功成身退传社稷。
刘秉忠与姚广孝,皆是以佛教身份出现的道家谋士,不争而争,以非兵而取天下,不受皇权忌惮、不睦名利官爵,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功成身退,相似之处颇多。
明朝都城·紫禁城
且说元大都确实有各种问题存在,但毕竟也是格局够大,迟早还是要用上的。
所以冥冥之中,元大都的建立,可以说是明朝紫禁城的前奏。
紫禁城,基本就是在元大都的遗址上建立,原来的中轴线还是中轴线,只是换了布局。
说到紫禁城的设计和施工,必然说到黑衣宰相姚广孝。
嗯……当然,提到他,必然会想到北京的锁龙井、北新桥等。
这一波,我们下期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