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22日,逸夫小学 “行知班主任工作室”的张晓军老师、张鑫老师来到桃都肥城参加由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教师博览》主办的“全国本真教育研究第三届年会暨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第三届理事会”。
会议由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洁主持。由肥城市体育局局长赵永军致开幕词。
成都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大伟教授作《课程意蕴与教学变革》的报告。
陈大伟教授认为:教师的使命在于开发、建设、提供和实施课程,借助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课程是为学习者发展而创设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活动。
他用精彩的课堂实例来告诉我们:(1)讲得再多,都不如用活动来展现。通过“读”(认识其他人的生活),“写”(反省、审视自己的生活)。课程设计的学习活动,就是把要教的东西用活动来呈现。(2)优秀的教师所教的知识之间要建立联系,教出共通性,可迁移的东西,引起转化。(3)杜威说:“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学习活动是经历,老师要把学生的活动经历转化为经验。怎么转化为经验?回过头去看,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即为经验,千金难买回头看。
他用生动的电影片段向我们揭示:(1)教师的幸福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看到学生的改变。教育有缩小差距的作用,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是教育的责任。“穷”则思“变”(见贤思变,为理想而变),怎么变?让学习成为快乐;让学习和生活关联;让学习成为启发。(2)与学生的最美距离为1米以内。一节课至少要到学生身边去一次。到学生身边干什么?传递关爱(微笑)、自律管理(把他玩的东西收到书桌里,然后向他微笑)、了解教学进程、了解学习效果、捕捉课程信息(叹息、不由自主的嘟囔等),抓住这些会使课堂“活”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用现场的即兴演示向我们说明:(1)阶梯课程:内容为爬这座山,规定是爬到哪个台阶,没有尊重个体差异;登山课程:对爬山的位置,心中有预设,不要太执着。教育要有发展的目标,不要有外在的目标。(2)教育更像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是培育有生命体,工业是外在塑造加工的方式,是无生命的。
陈教授的报告使我们认识到:老师教的不是课文,教的是生活;不是教文本,是通过文本教学生生存、生活、生命;通过听、说、读、写、思来追求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李竹平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作经验报告。
课堂伊始,李老师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猜年龄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消除孩子的紧张感。李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一定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理念。《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是孩子第一次接触议论文的学习。李老师从孩子自身出发,提问:生活中有没有自己觉得正确、合理的观点或主张,而父母、老师、同学却不同意的,把它写下来。追问:为什么你觉得对,而父母不同意呢?那么,你同意文中作者的观点的吗?为什么?这样就把文本与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了。通过学习孩子明白了我们要说服别人一般用3个例子来说服别人,这种能说服别人的文章就是议论文,它可以帮我们说服家长或同学赞同我们的观点。这就体现了议论文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报告从叶圣陶的两段话说起:
李老师从这两句话中提出三个追问来引发我们的思考:一、我们清楚自己是在进行母语教育吗?二、我们为儿童全生活着想了吗?三、我们学习语文是为功利的,还是为生命打底子的?
母语课程要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大主题建构;多学科融合式教师成长课程建构。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策略1:以经典文本为“基地”的多维拓展,多学科融合课程;策略2:不同单元的重新整合;策略3:特色境遇丰富单元内容。提倡先做风筝,写自己和风筝的故事,再学关于风筝的文章,达到真正的理解。
4月21日上午我们来到美丽的龙山小学参加“本真教育小学论坛”。在这里我们聆听了来自山东省的十位小学校长的工作报告。
其中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 侯登强校长的 《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使我们印象深刻。
报告从经历与情感、现实与困惑、路径与策略、期待和展望四个方面讲起。侯校长秉着“教育就是给每个孩子提供成长的机会”和“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来建校。他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还给孩子:在学校的围墙种花;在树上挂孩子做的灯笼;在教学楼上挂风车,让孩子用诗意感受春风,校长风趣地说:“有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说他有一颗粉红色的心。”把书放到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教室晚上开放,家长可以带孩子来看书(有空调)等等。
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开小学 孟杰校长的《一所乡村学校的质量提升之路》使我们产生的共鸣。
孟校长从学校最初的“5+2”、“白+黑”这种盲目的提升成绩的做法到“不留作业”,为与会者介绍了德开小学质量兴校之路。
他们从作业、作业批改率、最佳测试(月考、单元考)、命题培训(让所有的老师都会命题)、试卷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
从五加二→白加黑→零作业→命题教研→个性化课堂,德开小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学校质量振兴之路。
在会上孟校长还为我们分析了落后学校的通病与优质学校的做法,与参会者产生了共鸣。
下午,我们观摩了三节名家的优质课:安徽省特级教师张正茂执教的《无刻度直尺作图的三重“境界”》;江西特级教师张艳执教的写作指导《赴春天之约》;江苏南通高小娣执教的《乘法》。使我们看到一节好课不是把这一课的内容讲明白,而是使前后的知识建立联系,既瞻前又顾后,形成知识体系,让孩子触类旁通,丰富知识的历程。一点带一片,一篇带多篇,精读到博读,做到学科为生活服务。
4月22日上午,我再次来到龙山小学,观看了龙山小学兴趣小队的活动展示,孩子们的结绳展示,绳梯展示等生命教育活动;参观了新华书店进校园的阅览室,竹简式石雕墙,等软环境文化建设,用这种隐形的传统文化润泽学生。
聆听了龙山小学董爱英校长作的《责任相伴,幸福同行》报告和梁昌勇校长的《以行立德、以德树人》的报告。使参会者对龙山小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做一个有负责的人”是龙山小学的校训,“给我六年的时间,还你一个阳光的责任少年”是龙山小学队家长的承诺,无不感动着每一位参会人员。
最后《教师博览》的方心田社长就这三天看到的情况作了总结。
方社长向我们提问:“经常听到社会上说办人民满的教育,人民指谁?指家长,领导,社会?那学生、老师是不是人民?”
方社长认为:教师、学生才是办人民满意的主体。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学生满意,老师满意的教育。
他提出:满意的校长是能够提出好的办学理念,好的教育价值观的,是站得住脚,经得起社会考验的;我满意的老师是传播学习方法、技巧的人。老师不能光有爱心、照顾,那是保姆。老师传播爱?你的爱,爱不过父母、爷爷。老师要专业发展(方法、理念、过程、技巧),要深度学习(是教师的发展途径);我满意的学生是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午观摩优秀教师同课异构活动。我校的张晓军老师展示二年级语文《我是一只小虫子》。
上课伊始,晓军老师便跟孩子聊天,从孩子的自我介绍开始,边介绍边指导孩子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要说完整话;让孩子介绍自己爱看的书,与孩子拉进距离。
课上,晓军老师充满激情的神情,洒脱的肢体语言感染着学生。课程设计巧妙:“一不留神”“一”的读音标错位置,成功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并让孩子亲身体会到“一不留神”的含义;在讲“屁股”、“腰”、“肚子”、“腿”、“脚”等字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带有“月”字旁的字,并介绍了“月”字旁的来历。
晓军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从“我是一只小虫子”→“我是一只( )的小虫子”→“我是一个……”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教孩子说完整话。
晓军老师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在课上让孩子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小虫子,读出小虫子的情感。
课堂上,晓军老师走进孩子,俯下身来听孩子说话,用眼神、用微笑,用搂搂肩膀等方式给发言的孩子以赞美,让孩子充满自信地回答。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拉着老师说上课时没来得及说的话,可爱的孩子们更是将晓军老师送到了大门口,才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