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神踩得梧桐落叶“沙沙”作响,举头但见光秃的枝丫梢上,串串小小的褐色圆球正摇摇摆摆。
北方的冬季是萧瑟的,一场风雨过后,仅存的火红枫叶和金黄银杏叶都从镜头里消失了。
喜欢看春天的美篇:“杭州建德景色好美......”
“一起去看看吧!”
那还等啥?走起。
客车在高速路上奔驰了一天,不得不说,坐车的人也相当疲劳。
可当拉近镜头,对焦上了蓝天下、郁郁葱葱里,那一溜蜿蜒在大慈岩腰间的暗红色时,就忘记了疲劳。
“看到了吗?那儿就是大慈岩悬空寺!”清晨的料峭也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
入口矗立着一座木雕牌坊,牌坊上有块蓝底色的匾额,“大慈岩”三个大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为何叫“大慈岩”?据载,元大德年间,有临安莫姓人氏,循梦弃家到此,琢石为佛,名曰大慈。山以佛名,大慈岩由此得名。
我们就在位于建德市之南,有“江南第一悬空寺”等美誉的大慈岩脚下了!
上行缆车缓缓到站,脚刚着地,就听到了欢呼:“快看!快看!漂亮的红树林!”
暗红的梁柱、青灰色瓦顶的凉亭,掩在红绿交织的树林里,探出两角飞檐,向人们显示出它的精致。
“咔、咔、”相机和手机齐上阵,要把眼前美景一一记录。
“大家都注意脚下喽!拍照不走路,走路不拍照!”听见春天的提醒,才发觉我们走到了:左手伸开就可扶栏,而右肩贴近山壁的陡峭栈道上。
不远处,有飞檐从悬崖探出头来,名为“凤楼”石门闪进镜头,此门边有楹联:神仙都会周秦汉,道德根源天地人。
过了这门,是几乎垂直的十几级石阶,台阶上建了观景台。几步走去到凭栏处:俯瞰所站之处,乃用了几根支柱支撑而建。
恰有清风拂过,不由深吸一口气,丝丝凉凉的,令人神清气爽。
不禁望向远处,几处村落沐浴在晨光里,怡然如神仙的棋子散落在山脚。
接着往上走,就到了清音阁,这是一所集“道儒佛”三教合一的寺院。
迈进天师殿,焚香袅袅,三位师父似在商讨大事,我不便打扰,留下心意后,安然出殿。
殿外又是陡峭山壁,壁上被凿出了一条台阶路,“不准游人踏上”的石阶又窄又浅,我小心翼翼踩上去,妈呀!脚后跟还悬于阶外。
至今还住在上面的师父,一定是用了凌波仙步!
边走边看,又到了险峻处,更有风光无限好。子姝、二秦等人还在相互拍照,我从相机镜头里看到了更高更远处的金色双面佛。
抱佛脚、转佛像,加持佛的佑护,念头一起,人便在气喘吁吁里加快了脚步。
游人不多,我们畅通无阻。但在穿过“九宵云路”门,上台阶时,我感到了腿在不自主地微颤。
锚定目标,不惧知难而上!凭着这股劲头,穿隧洞、过山崖,强忍着腿的酸痛和战栗,一路上下台阶,直达双面弥勒佛的座下。
转佛时,我默默祈祷:愿我们都学弥勒佛,大肚能容、笑口常开。
“后面的人快跟上!我们不走回头路的!”春天的喊声渐行渐远,我们几人和春天拉开了距离。
因为这段距离,我们没能面对面膜拜崖上的“天然立佛”,只把“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留在想象中。
此后,又是一段艰难的攀登,但终究还是跨进了“天门”。
“天门”里恍似仙境,宽敞的平台一半建在了崖腹里,一半悬在山崖外,梵音渺渺似凌空飞升的通道。
平台中央耸立着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枝桠茂盛遮天蔽日,此时的银杏树,正身披七百多年光阴织就的金黄色袈裟,慈眉善目,自在婆娑。
阳光普照着大地,也照在银杏树上,树高千尺落叶归根。
一地的金黄落叶,衬托着石崖上红色的大“佛”字,佛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
……
大慈岩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行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