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随笔。
坐在图书馆五楼的自习室里,看着周围人都埋头于书卷之中。我知道,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但是现在我忽然有点搞不懂,“努力”的归宿在哪里?
今天正好是高考结束的第一天,全国的高考学子们结束了他们寒窗苦读十二年的日子。他们中的有些人,会进入顶尖的学校,继续深造;有些会进入相对较差的学校;还有一部分人结束自己的学业生涯,步入社会。
四年前,我经历了第一次高考。是的,第一次高考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拿到成绩以后就开始选报志愿,当时对未来只有一种模糊的概念,觉得人生短短几十年,也不过如此,进不了云端,跌入泥潭,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底层摸爬滚打也是一种活法。我报了一个高职学校,虽然当时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所考的分数还不够我所报的高职院校。
高中毕业到妈妈工作的地方做兼职,我妈对升学也没有太多的概念,虽然对我的成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说,读高职高专还是选择复读,我都支持你。
我自己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不过我周围的人分为两波,初中最好的朋友,都发挥的不错,最差的也是市属高校(省会城市)。而高中同班的,大部分在建档线附近挣扎,上本科线的人少之又少。
高中同学催着我一起去填志愿,跟她报一样的学校。我给哥哥打了电话,说明我想报的高职高专。哥哥不同意,说不论是四批一还是四批二的高职,毕业以后都是做的一样的工作,永远生活在一线岗位,生活轨迹可以预见,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
我想了几天,模模糊糊的选择了复读。
复读的日子,周围的同学与高中三年的同班同学完全不一样。不论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还是平时所讨论的内容。当然复读生活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紧张枯燥,女同学还是会追剧,男同学还是会熬夜开黑,但是在学习上,大家从来不会掉以轻心。我们经常是早上五点多起床上自习,晚上八九点回宿舍洗漱。在高中觉得多的做不完的试卷,在这里学会用间隙做完并订正,自觉的做习题,精神集中,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当然,并不是学习习惯的改变必定带来成绩的显著提高。复读时期我的成绩一度没有丝毫起色,即使我已经比高中吊儿郎当的自己认真百倍。一次又一次的月考成绩,几乎让我看不到希望,但是幸而身边的同学,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而努力。这种坚定的信念让我感到安心,振奋。于是,我不再把分数的落后,看成学习的失败,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前进的空间。
到临近高考的时候,我的成绩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了,但是还不太好,徘徊在二本线左右,高考的时候因为心态平稳,竟然超常发挥。也算是很幸运的事情了。
大学三年,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有所懈怠,吃喝玩乐。在大二的时候,一位同学的忽然离世让我体会到生命的短暂无常,我觉得自己不该这样漫无目的地过活了。
大学期间几个很重要的证书,都一次考过了,大三确定要考研,天天泡在图书馆。比如现在。
但我经常会想,我那些高中同学,现在都过得怎样呢。(高职三年,他们应该已经工作了)令我惊讶的是,相当一部分女同学,已经结婚生子(而我还没有搞对象T_T)。一些同学散见于保险公司,销售行业,文员前台and ao on.想起当时我在班级群里说准备复读,他们的反应是:“哇!你怎么会想复读,复读压力好大啊”、“没什么好读的,大学不过是一纸文凭,出来工作都一样”、“女孩子嘛,读那么多书都读老了”……这种。我当时想不出什么话辩驳,但隐隐约约认为,我要过的生活和他们不一样。
现在我在一个不算太差的本科院校里,准备考一个全国前三的师范院校研究生。我并不是说读书有多么好,以后出来的工作比那些没有读本科的学生要牛逼多少。甚至有可能,毕业后的工资,还不如那些早已累积了工作经验,升迁的同学。但是我想,有梦想跟没梦想总是不同的,敢于去努力与甘于平庸是不同的。
我时常把高中同学和复读时期的同学做对比,他们呈现出来的是两种生活状态。高中同学所展现的,是现实的享乐,晒的是游玩的景观,吃的高档大餐,或已为人母的喜悦。复读时期的同学,则经常表现出自我的勉励,分享的是生活经验,观念和目标。很难说明两者孰优孰劣,因为二者的主体对生活都是满足的,个人选择不同而已。
但就我老师的话来说,第二种生活,更具有“可持续性”。现实的享乐可能转瞬即逝,但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却永远不会停止。总有一天,你现在所享受的会消失,当烦恼接踵而来,有的人会抱怨,会咒骂,会挥舞着拳头,最后却不得不低头接受,但我想,只要看着远方的星辰大海,我总不至于迷失了方向,我总会握紧双拳争取最后的胜利。
嗯,我不批判任何人的生活方式,我只知道哪一种更适合我。我不想依靠着别人生活,不想做一份卑微受人白眼的工作,不想住在混乱的合租室,不想沦为抱着孩子在门前嗑瓜子和邻里闲话家常的妇人。
直到现在我也知道自己会去向哪里,但是我只要知道,这条路是我要走的,我会在路上寻找前行的意义。
毕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啊!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