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特别大,书名叫做《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加以粉饰,光看书名就可以得知书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我想要读这本书的原因也是被书名所吸引,初看到时,不觉惊呼,这说的不就像我吗?
读了一下午,很喜欢作者犀利的文笔,和柔和的态度。在网上搜索后,才知道他是一个追梦人,90后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付出努力。这并不是一本说教的书,而是一本让你看了故事后,会反思自己的书本。他在2008年考上了军校,却在11年冲破所有的阻力退学了,他加入“新东方”,成为最年轻最受欢迎的讲师。他学习导演,拍摄电影,成立工作室,他写的文章被各大平台热传,看起来就像是90后成功的典范。但这本书却不是教别人怎么成功的,别人的成功永远是复制不出来的。
如题,你看起来每天熬夜,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看起来买了很多书,只不过是晒了个朋友圈;看起来每天很晚地离开办公室,上班时间却在偷懒。反思在学校里,看起来在马不停蹄的备课,写教案,真正发挥在课堂中的却少之又少。那些所谓的努力时光,真的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关于“图书馆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这个我深有感触,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不觉得,现在有了对比,才发现以前是真的坐了一天。上大学的时候,看书真的是非常的费劲。看一会儿书,觉得自己已经看了一阵了,该休息一下了,手机拿出来,开始看手机。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翻看些什么东西,但消磨时间总是够了。所以看了多少书籍,学习了多少知识,就可想而知了。这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部分——奋斗要有方向,否则就是作秀。常常我们会看到这么一种人,觉得他们每一天很拼命,学习,上各种各样的课程,似乎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了。每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图书馆,晚上有熬夜啃书,可是为什么结果却是不尽人意呢?其实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就像我们的学生一样,一年级的孩子,有些家长向我反馈,孩子的语文作业太多了,每天要写到十点多,重要的是他们一回家就坐在书桌旁开始写作业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写那么长时间呢?我询问了班里其他的孩子,写的快的差不多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写的慢的三四个小时也不一定完成,所以写了三四个小时的把孩子只不过是坐了那么长时间而已,在爸爸妈妈的眼中,他们也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也可以说,他们在向父母作秀。
不只是孩子这样,我们也是一样。努力地秀秀样子,书包里装着满满的书,一列列书齐刷刷地叠着,可是手中却有一部手机,手机上的屏幕一直都在闪烁着,键盘上的字不断在输出,书是抛在一边了,时间也在不断地流逝了……努力走秀,总是努力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想要通过这样的方法赢得别人赞赏的目光,如果自己本就不喜欢,就不该将时间消耗,这种结果,或许更为恐惧。想要改变,就应该试着把时间好好规划一下,把学习的时间缩短一点,玩的时候就该是尽兴,而工作学习的时候,尽管时间短,却是心无旁鹜地高效率学习。
还有一种看起来很是努力地学习,其实只是使用了名义上的努力,却忽略了实质意义上的努力。他们确实很拼,践行能力很强,也甘愿日复一日地埋头苦干,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最后的最后,却是得到少得可怜的报酬。投入与收获并没有很好地成正相关关系,或许,越到后面,投入越多,却得不到任何的进步了。只能说,他们所努力的方向,其实是错误的。这也正是印证了本书的第一部分,奋斗要有方向。这些人可以说是行动上的巨人,可却是思维上的矮人。因为他们懒得思考,不愿思考,觉得思考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你只要告诉我一个方法论,我便会去践行了,却没有考虑到这些方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呢?方向的问题,是一切先决力量。永远只有做正确的事,才会有好的结果。永远不要奢望用努力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因为只有两者的配合,执行力才会在思维力的发散下,寻求突破,获得成功。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去看的书,希望我们在看完后,在感慨后,真正的能够在实际上行动起来,不再是看起来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