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来自佛家的思想与其他所以主流宗教一样,认为善良会带来好运,而作恶会招来报应。中世纪的基督教甚至出售赎罪券,做了恶事的人,只要花钱购买了赎罪券,便会得到宽恕——“金币在钱箱里当啷一响,一个有罪的灵魂便得到了主的释放”。当然,我认为其他宗教也(曾)存在这种模式,花钱买心理安慰。
当然这只是一些凭着人们自己的心理好恶而编造出来的谎言,在旧社会很多善是没有善报的,恶也是没有恶报的,买赎罪券的钱很可能被神职人员用来修豪宅、养情妇去了。不然人们也不会习惯性的在中世纪前面加上“黑暗”两个字了。可旧社会就是旧社会,到了我们现在的年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但是真的,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真了。为什么呢?因为技术进步了、我们的寿命变长的。所以我们作恶也好,行善也罢,就更加有“品牌效应”了。当然花钱买20个乌龟,100条鱼放生这样的蠢事,并不在我们所说“善”的范畴,那样只会让乌龟和鱼遭殃的更快。那么怎么定义“善良”,才是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呢?
不作恶(Don't be evil)
谷歌的口号(Don't be evil)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不需要学习那位姓雷的道(xu)德(ni)偶像,我们要做到别去干扰别人,那就是善。我们抽烟,别让别人吸二手烟。我们在人多的地方听音乐,带上耳机。看小电影小视频,关起门来在自己家看。下班关灯,扔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单车停到不阻断道路的地方,借钱知道还,不借更好……这就是善。我们不用去义务的去帮人家忙,这种非商业的慈善是不能持久的和低品质的。
还有一个“善”的必要组成部分,就是不去轻易评判(judge)别人(事)。去年的南海事件,全国各地群众公开开始抵制“肯德基”,认为去吃“肯德基”是不爱国的行为。这种抵制行为,是“爱国”吗?依我看,这不是爱国,这是“笨”、“懒”、甚至是“恶”。当你说爱国的时候,你爱的是什么,就连这个简单的问题,他们是没有想过的。爱的是人民吗?如果爱人民,那么多商业链条上的人会因为肯德基的倒闭而失业、或利益受损。爱的是政府吗?如果爱政府,就更不应该给政府这个(家长)添乱,这样政府才能有更大的话语权,来维护这个国家的整体,而不是用自己的行为绑架政府,让政府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爱的是文化吗?爱的是土地吗?如果那样,抵制肯德基能为这份爱带来什么呢?他们才不会想这些,反正他们就是要“爱国”,这就够了,谁要是说他们,谁就是狗汉奸、卖国贼。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认知往往是很局限的,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活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为自己营造出来的不清晰甚至完全错误的世界观里。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点,我们就不会轻易的去评判一个人(事)了,因为这很可能是错误的、对人不尊重的、愚蠢的,那还有什么“善”可言呢?So
Don't judge
什么是善呢?我说:
Don't be evil, don't ju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