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这段时间也有不少时候会郁郁寡欢,觉得现在的收入也不高、职级也一般、能力也不够、基金会行业也从增量转为存量时代而感到焦虑,就觉得自己要挣钱、自己之前如果进到了好的公司,也许我有更高的收入,我会不会更轻松、更有信心些,而且与我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更加相近,有时也会因为同时这个机会而遗憾,甚至觉得要是我抓住这个机会也许就会让父母更放心、也能更好地支持到父母和家人的生活,是的,有时就觉得充满了无助甚至是颓废的感觉,但后来也看着自己在现在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认可,能力也在提高,方案力也得到提升,认识了很多人进而审视自己,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
虽然在前面这一阶段自己掉队了,但原因也情有可原,就像我哥说的,有时只是我们的起点太低了,认知基础太薄了,所以现在也一直再补,通过转述的形式去吸收知识同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即使有时觉得没有什么竞争力,但一想到自己还有这么多的活力,想到自己这一生还很长,我的应该是多段式人生,我要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支持,这样才能在未来我能去体验更多人生的可能性,毕竟还有这么多国家或地区没去过呢,想着自己来这个世上,我要尽可能多地带着我和我爱的人、我的家人去更充分的去体验这个世界,所以我自己一定不要着急,我也相信我父母会支持我的这个选择,他们也会更看重我的长远发展,这就像以前坚持让我们上学一样,他们才是长期价值的践行者。
在之前我去好的学校他们也很支持我,而我也努力且勇敢地做了很多选择,所以我也要坚持做自己,并努力迭代自己,这不仅是对我自己的责任,也是我对家人、对未来、对那些因为我变得更好的潜在收益者们。因此我要去拓展那些好的认知,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然后去践行好的理念和认知,其实我觉得这点主要因为我学哲学,我知道什么是好,且知道了我就会去践行,因为我知道,只要是好的东西然后自己去践行,那就能在自己的内在获得满足,在外在获得力量和成长,因为这些前人梳理出来的经验比我自己摸爬滚打再摸索一遍强,所以与善人交,亦如孔子说的交友原则:“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亲近一切好的东西或原则,并践行他。这就像与洪峰的工作中,也学到了很多工作的方法、技巧等。其实我之前也在想,洪老师的本科是一所一般的学校,后来硕士去了北师大,其实如果以学历看,他高中肯定不如我,但在做事上人家是我的n倍,这也让我感受到认识要在事上磨练、在挑战和不确定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就是经验。而当外在的声音都在告诉自己要焦虑、要买房、要怎么怎么的时候,我更要有定力~~
这就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你或好或坏、你怎么行动,都是你自己的事,完全取决于你。这也和晚上读的《实现指数型成长》这本书里说的,做一个“听得进话”有反馈的人,对方也愿意帮助你,所以我们就要去做个别人愿意帮助你的人,虽然有时你会不想做、或觉得违心不必要,其实那只是在自己的世界中,因为愿意去成长和提高、愿意承担责任的、有大的理想的人,都会从自己的世界中出来,社会化并职场化,因为要团结更多资源和人成事儿,前提是你先不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