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阅读的书籍主要是以欧美的为主,尤其是美国作品居多。这应该是美国的科技、文化被广泛传播到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美国文化、知识的热潮导致的。偶然的机会看了几本日本作者的书籍,感觉和美国的书籍表达方式截然不同。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美国的书籍更注重创新,喜欢研究和实验,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是开拓型;而日本的书籍更细腻、更注重实际应用。这应该是两国不同文化导致的,美国注重理论和实践,而日本注重方法。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读后感》给我的观感是平易近人,把许多方法娓娓道来,手把手的指导你如何从一个新手逐步走上锻炼你的思考力,可以打造自己独特观点的道路。我之前也是大量看书,也知道看过优秀的书籍后应该写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更能增加自己对书籍的理解程度,将作者的观点和想法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但是我一直没有能够付诸实践。当我把书籍中重点和脉络总结后,就感觉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也觉得很疲倦,所以就去看下一步书,一直在舒适区里学习,没有能够进入困难的学习区去写书评提升自己。
在今天看完斋藤孝的《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读后感》后,我首先按照惯例,将Kindle中笔记导入印象笔记进行重点的提炼,梳理出作者的写作的章节脉络,并将每节的亮点集中汇聚,便于下次复习,以往我做到这一步,就急匆匆的去看下一本书籍,以便继续完成我每周阅读一本书籍的计划,但是今天我回到家里,打开笔记本第一次认真的在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为什么我不再逃避、不再拖延、能够做出这个重大的改变和进步列?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 泰勒的说法,是斋藤孝的《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助推”了我去主动、积极的写书评,因为他文中的三点观点大大降低了我对写书评的难度的主观感受,所以我感觉写书评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掌握方法后我可以轻松的去写书评。这三个对我而言收获最大、帮助最大的观点是:
第一、八分堆砌事实或信息等,剩下二分添加个人色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己的想法”。书中的这个观点让我一下子从各种优秀的知名作者的书评中解脱出来,以前感觉写书评就像站在中世纪的巨大古堡门前,要推开重若万斤的大门,现在写书评就仿佛站在中国农家小院前,一道轻掩的木门,轻轻就可以推开了。写书评可以引用大量的信息,只需要20%的自己的感想和观点就可以了,这实在是太让人放松了。没有了畏难情绪,立即写书评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轻松事情。
第二、可以只对一部分进行“限定评论”。对一本书籍其中一部分进行评论,不需要担心评价的不全面,卸下严重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就可以对自己印象最深刻、感受最震撼的部分进行评价,不用担心自己的水平差会招人嘲笑了。就我自己而言,就是对我感受最震撼的轻松写书评部分进行评论。
第三、从“制作者的角度”得出的评论也很有趣。作者提出通过梳理作者的写作脉络,你可以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每次尝试归纳作者的写作脉络,对你的思考力的提升有巨大帮助的,例如本书的写作脉络是:
第 1 天: 在博客或社交网络上撰写书评,培养思考的感觉。作者提出了思考的终极目标是实践 ,但是首先提倡的是通过实践可以培养思考能力,所以应该先实践 。
第 2 天: 借鉴伟人们创造出的思考模式。作者通过提出比较、比喻、辩证法、观察、系统思考等方法了训练你的思维方式 ,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工具。
第 3 天: 重新审视生活习惯,从而锻炼“ 思考体质”。 通过介绍许多小方法来改变你的思考习惯,拥有了良好的思考习惯,自然就顺理成章的提高了你的思考能力。
第 4 天: 通过读书来提高素养,为话题提供论据支持。 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显然读书是一个最经济实惠的方法 ,读书可以积累素材,提升你的思考底蕴。作者在这里介绍了一些读书方法 。作者喜欢逛书店,购买纸质书 ,我个人的习惯是以kindle为主,因为便于总结和导出笔记;其次才会选择纸质书 。每个人阅读的感受不同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出自己的选择 。
第 5 天: 准备万全,试着做出决策。最后是全书的升华 ,虽然书籍的名字是打造独特的观点,但是书籍最后的重点是介绍如何通过思考来进行决策和实践 。远远超过了我对书籍原本的预期 。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总体来讲这是一本优秀的书籍,介绍许多可以实践的优秀又轻松的方法,我在kindle上购买此书的金额是 7.99元,但是我个人觉得这相当于一堂实用的专题讲座,价值我认为值350元。我觉得看了此书是赚了太多、太多。
最后,我觉得书名提出的——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答案是引用优秀的信息或观点80%+自己的体验或观点20%。欢迎你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