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的力量:在教育中倾听与理解的艺术

       今天13位伙伴参与了《互动还是干扰》第1章节的互动为什么重要的共读活动。在今天的阅读、分享、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师幼互动的重要性。

       正如我在共读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每位老师的分享都是那么珍贵,它们不仅传递了知识,提出困惑,更激发了我们内心的共鸣。我喜欢这种一个接一个的分享方式,每个人都能在前一位老师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种氛围让我感到特别舒适,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

       卫老师提到的关注孩子感受的重要性,我深感认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孩子有较强的感受力却鲜少有好的表达力。作为成人的我们,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你是否觉察到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头脑不断冒出一些感受、想法呢?——“这一点我有做到”,“我有关注到”又或是“这一点我真的是很不解”……就只是真实地表达。

        当孩子坐错事后会说自己“会乖的”,而后又继续重蹈覆辙,成人或老师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呢?孩子对这个词的理解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直接去问孩子,探索他们的真实想法?孩子对于这些话的理解是什么呢?他们只是简单重复,还是真的理解了?即便是真的理解了,他们依然做不到,我们能否抱以接纳的态度,给予正向的引导。

        当孩子出现一些语言障碍,或者是语言表达令人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我们给予的解读是什么?我自己的做法是,不带评判,先去好奇他为什么这么说,如《萨提亚深层沟通力》一书所说,我们要去好奇孩子的行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好奇涉及到我们怎么样提问,好奇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了解他的内在需求。尝试询问孩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是什么呢?”“你从哪里听到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孩子,并根据他们的表达给予回应。

         其次,我会对孩子表达积极的观点,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是讲文明、有礼貌易于让人接受和喜爱的。会邀请孩子尝试用更积极、更赞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比如,当他们想要表达感激时,可以说:“你帮助了我,我感觉很舒服,谢谢你。”或者当他们感到快乐时,可以说:“你陪着我玩,我感觉很舒服,谢谢你。”

       我相信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舒适的时候,所以他说什么可能也就自然而然的表达。这个时候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去看见他,欣赏和肯定他的主动表达,给予鼓励。

       又如:课堂上捣乱的这些孩子,他有被看见的需要,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样被看见,他会用其他的动作和行为让你来关注他。这个大家可以去实践一下,去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然后你可以说一定是课后或者是我有时候会直接在活动当中,我会直接问这个孩子,“你需要我帮助吗?”“关于刚的话题,你是不是有想要说的话,那你可以来试试看”等等。“如果没有,那你稍等一下好吗?”

        关于这部分的分享让我想起《父母的语言》这本书,讲述0-3岁父母的语言与交流丰富性对幼儿语言、思维力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这样的共读感悟,我更加坚信,无论是在教育还是生活中,理解和沟通都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基石。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管你是什么角色,一线老师、园长,或者是为人父母,其实我们都在不断的选择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重要的是判断什么与我们的初心相符,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我们只有搞清师幼互动为什么重要这个核心问题,即非常清晰为什么要做的时候,那么我们京会刻意的把关注点放在这里,刻意的留出时间采取行动做这件事情。

        我相信师幼互动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艺术。在教育的旅途中,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倾听者和理解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