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个月之久,我突然意识到了碎片化时间与整段式学习以及深度思考的问题。放假唯一的好处就是 “整段式学习”规模扩大,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度增长,与上学间的“碎片化时间”形成比较。由此,我深感,如众所周知的“碎片化时间”并非贬义词,二者皆好,关键是执行行动的个体意志。时间管理的书,除柳比歇夫,我所读甚少,深怕被“鸡汤”。许多人整天以抱怨时间的碎片来“终日混沌”,且“混沌”得理所应当。以整日工作繁杂事务甚多大脑疲劳为借口,浪费本可利用的时间(慢性自杀)。其实,一件事,比如读书,既可以以碎片时间来读,又可以充分利用整段式时间来读。前者,可以读一些具有哲学意义或经典的小说;后者,可以读一些烧脑的文学史或学术类专业类书籍。还是取决于个人偏好及个人习惯。我一直以为,对于读书来说,深度思考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我改一下:学而不思则“亡”。其实,这也是一个长时间令我困惑的问题。思考,思考什么?为什么要思考?如何思考?即What——Why——How模式。虽然自己对思考仍很稚嫩,但对于深度思考的问题,还是进行了些许思考,以下是我个人所思:
What(思考什么?)——思考书中所暗含的哲理性问题/作者意图表达的内容/自己的感悟
Why(为何思考?)——吸收
How(如何思考?)——对知识进行输出:写作/复述/口头讲解
这也许就是我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依旧会持续思考,努力做到输入——输出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