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第三天的写作了。
坦白说,我不知道自己的这一篇会写到什么程度,也许会在某个地方嘎然而止;也许会任由思维万千变化滔滔不绝地流淌,直至细流入大海。
但是,我想继续写下去,延着自己心中藏着的构架——那些经由这个世间万事万物反复折射之后,在我心上留下的痕迹及烙印。
05-一个字和字背后的生产过程
有位好朋友,从年初开始开启了自己亲子馆的创业。
为了这个项目,她谋划了许久;主打的课程之中就包括了对“国学”的重新诠释与推动。
在阶段性的交流之中,听她说她的国学、亲子观、教育观,再看着她把东方西方融合一起,“以爱为底色”做教育的方式,身为两娃父亲的我总会自我反省,直到后背发汗。
“字”,是国学的一个基本单元。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从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再到大篆、小篆,进而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在实用性、艺术性等不同需求的推动下,汉字不断的变化,直到有今天的面目。
-
“实用”是字体演变的最重要原因。
字的实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记录。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记录下来。
二是,传递。从甲到乙,再到丙及无数人。
三是,标准。在记录与传递之间,为了确保意义的有效表达、准确传递,字与其相对应的意义必须建立起联系,并且这种联系要让交流的双方都认同,一旦这种认同普及度变高,就形成了标准。
请记住,我们今天所有的交流都是建立在共同的标准之上的。
比如,字典是标准;学习考试也是标准。
06-网络造词过程中的逻辑
每一年都会诞生很多的网络新词、热词。
比如直男、真香、锦鲤......
比如油腻中年、斜杠青年、塑料姐妹......
关于“网络造词”想聊两个问题,首先就是造词逻辑。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更没有无缘无故出现的词汇。
所有的词汇都造出来的,都是为了某种原因。
例如,我常常跟我的太太交流的一个像声词——“布鲁布鲁卡卡”。
这个词来自于黄渤曾志伟的《大电影》。在电影里,“布鲁布鲁卡卡”是个词汇。
只是我与太太都忘记了这个词汇具体的意思,只记得大概是个遥远国度或地区的代名词。
-
“布鲁布鲁卡卡”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造词逻辑”的。
首先,要有想表达的意义;
其次,找到一个合适的字或词汇,能够与意义紧密关联在一起;
再次,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昭告天下”——在网络时代中这个机会很多;
又次,让多数人使用,并持续影响,直到产生强列的认同。
-
虽然每一个新词都会带来一阵的传播热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词都会被保留下来。
在2017年新版的《新华字典》中,晒工资、晒照片、车奴、房奴、点赞等新词被采集并纳入。
但消失的新词也很多。
所以,关于造词逻辑的第二个问题则是:
什么样的词语能够被接受,能够被传播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