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离开家乡时,并没有忧心忡忡,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多得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有踌躇满志那样的情怀。
好像那时,厌烦了当下眼前的生活作派,一扪心事就想走出去,甚至有种一去不复返的豪壮感。
等走出去以后才发觉,那些书上写得,自已理解的精彩世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好看的人,要么高高在上,要么虚伪狡诈,对于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来讲,突破突围,就光朋友圈来讲,也是举步维艰。
与自己实力颜值相当的人,倒是可以平起平坐,但似乎又回到原点,平淡的认知,平淡的生活,恍然觉得自己就是瞎折腾,跳来跳去还在如来的五指山中徘徊不定。
识人与爱情如此,工作与事业也差不多,龟速行进。
常常想,要不咬咬牙跨一步吧,好歹是为前进做了努力,至少将来不后悔,可临了还是胆怯,心里总在嘀咕,我为什么要这样子,又怎么会那样了。
有一段,有怀疑人生的倾向,付出没有回报,人性的虚伪丑恶,在利益面前,淋漓尽致。
当事业一筹莫展,当行进处处碰壁,忽然间觉得这趟出走不值得,心里空落落的,回头太难,可还是想回去,最起码有父母姐妹在身边,至少他们即使给不了你前行的动力,但却可以在你无助和累了时给你一个家,给你一个支点。
那时还是不懂,这样有依靠,有底气的感觉是什么,直到近年来。
好像随着年纪增长,更想往家跑,更想粘着老人了,不论是照顾的理由,还是孝敬的心性也吧,好像走了那么久那么远,见识了这样的那样的人和事,站在高处风光过,在风雨中摸爬滚打过后,再回到这里时,觉得有种恍然大悟感,也只有在这里,心才能安了,也才能定下来。
之后由于婆婆公公生病相继生病卧床,需要候疾,来回跑得多了,那时就觉得大人与孩子间,其实是相互帮扶,相互救赎的关系,可能在这代人中好几个兄弟姐妹,有事的话都能分担一点,甚至没有你的情况下,也能转得开,不至于束住手脚到了开不了套的地步,但是每一个需要子女陪在身边的时刻,哪怕是排除万难,都想到位,尽自己一个当子女的责任,如今,婆婆公公已过世,家人的那份牵挂断了,每每说起总有不尽心尽力的时候,但总还是陪在身边,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再说到我爸我妈,一个80多,一个70多,虽然身体生活都能自理,但也确实到了子女应该尽孝还有尽力陪伴的时候了。
那天老妈外出办事,也告诉老爸说迟点回去的事了,老妈的那个老姐妹说她从阳台的窗户上看到,老爸硬是在楼外的凳子上坐了二三个小时等老妈回去呢。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刻,突然有点心疼,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到了老年的时候,不说什么天荒地老的爱情,其实就是一日一日相互间的陪伴。
于是隔天,请了假想回去看看老两口,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听着的是满口土到掉渣的乡音,随便街边的一个小摊点上,都是当地特色的吃食,它不似城里陈列在展橱里的够精美,但胜在价廉,还有口感地道,分样买点,都是爹娘爱吃的。
然后深深地呼吸几口,好像魂又回来了。
那刻,突然觉得,这种感觉,这种气息感,还有味道,再有父母与自己间的牵绊,这些综合起来升华成一个词,就是乡愁。
这样想来,其实乡愁,它的实际意义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最真挚的情感价值的体现。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