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之姿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自刎,项王连着他一生的辉煌与荣耀倒在了乌江边上。

        在我心中,项羽高大俊朗,骑着骓马,自豪地看着自己的军队,一手揽着虞姬,撑起西楚一方天地为王。

        都说项羽自负,他确实有那自负自傲的资本。“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即使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兵法亦不竟学,但起兵八年大大小小七十余场战役从未失败不知比那些所谓精通兵法却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强了多少。

        都道项羽力有余而智不足,不善用计。的确,在项羽的字典中,似乎永远只有光明磊落的战斗,面对老奸巨猾的刘邦,自是吃亏不少。不过这并不能代表他真的不聪明。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很多人为项王最后放走了刘邦导致最终失去天下而叹惋,感“竖子不足与谋”,但项羽真的会这么愚蠢吗?项羽肯定知道,这是消灭刘邦的最好时机,但是刘邦此时却早已在关中称王,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使他成为民心所向。若是杀掉刘邦,那很有可能要激起民愤,掀起反对他项王的热潮,那样会使本来就被战争蹂躏的百姓更加艰苦,使这天下再次生灵涂炭。杀也不行,不杀也不行,权衡利弊,项羽最终还是放走了刘邦,正也体现他的善良。

        毫不掩饰地说,我喜欢项羽。

        他重情重义。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难以力挽狂澜的项羽看着陪伴自已多年的好马和美人,不忍让他们给自己陪葬。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别姬,烈性美人虞姬和而歌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抽出项王的佩剑自刎而死。抚过虞姬渐渐冰冷却依旧光艳动人的面庞,英雄抹去一串热泪,提剑上马,与剩下的士兵一起冲出重围。

        乌江边上,乌江亭长苦苦相劝。项羽仰天而笑,“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又将骓马送给乌江亭长,自刎江边。殊不知在他倒下之时,骓马在船上哀鸣一声,毅然跃入江中,哪怕是黄泉也要和你一路相随。

        项羽对故乡和亲人有深深的眷恋和信任。君王之争,任人唯亲的确是他失利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鸿门宴项伯舍身帮刘邦,正常人都看得出端倪,又何况项王?可他不忍心处置将自己养大的季父,宁愿装作没看到的样子。这正与刘邦曾在被追击时三次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推下马车作了鲜明的对比。项羽是任人唯亲,可信任自己的亲人又何罪之有?刘邦是任人唯才,正是因为他什么都不会,有事情发生就找人问“为之奈何”,反而留下了善用人才的美谈。后来楚汉之争胜利了,他不也是对身边的开朝元勋疑心重重吗?韩信为汉朝的建立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可他后来被萧何和吕后骗来杀掉时刘邦心中不也是在暗中窃喜吗?连亲人都不会信任甚至要除去的人,又怎能指望他对其他人永远得好?

        项羽的英勇坦率、多情重义吸引的是虞姬这样有骨气的烈性美人,而刘邦身边只有只会哭哭啼啼想让儿子取代太子的戚夫人和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的吕后。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项羽却毅然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帮助。为什么不回到江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我想,项羽的性格不允许他退回江东,他的自尊不允许,他的自傲不允许,他的自愧也不允许。哪怕回到江东东山再起打败了刘邦,可他辉煌战绩中的“垓下之败”是无法抹去的污点,与其带着污点辉煌,不如直接带着一身辉煌离去。英雄气概是项羽最吸引人的地方了吧,却也正是他的英雄气概,狠将风月催得命如纸薄。

        拿着剑,看着面前数不清的汉军,项王轻笑,眼前闪过无数零星的画面,有他和将士们打了胜仗喝酒庆祝的,有他骑着骓马英勇杀敌的……画面最终定格在虞姬娇媚动人的面容上,项羽勾唇。

        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碧血染就桃花,只想再见你泪如雨下;听刀剑喑哑,高楼奄奄一息倾塌。

        可惜神佛已不渡我。

        手起,剑落。

        虞,等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