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全书287页,差不多用6个小时看完,每天一个小时6天可以看完一本书,每天2个小时3天可以看完一本书,当然这是相当理想化的,因为一天24小时,除去上班和陪伴孩子,一天下来能有一个小时完全属于自己那感觉真的太好了。
自我反思,孩子所有的行为问题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有足够的耐心和爱来和孩子相处,看完这本书之后,再对照自己,还是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当我遇到果果调皮,不好好吃饭,不按照要求做一些事情,也会忍不住想发脾气。
当一天很累的时候果果想缠着我多讲几个故事,总是舍不得睡觉,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我就忍不住想揍她一顿,让她快速乖乖就范。
看完书以后我知道孩子愿意听你的是因为关系建立的好,吓唬,打骂,喊123、跟她讲道理是无效的,而是应该先处理感情,先看见她,告诉她感受。
就拿冬天起床这件事情来说,没有一个人在寒冷的早晨会愿意从温暖的被子里爬起来,大人都很难做到,何况孩子,当我着急赶时间,而孩子拖拉,我就会忍不住发脾气,但往往效果并不好,看完书以后我改变了策略,先是和她建立关系,抱抱她,亲亲她,和她说一会儿话,然后预定一个起床的时间,播放英语启蒙背景播放,这个效果不错,而且每天早上起床以后都非常开心。
全书围绕着关系和依恋来开展,而孩子所有的行为问题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想要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不是靠方法,不是靠技巧,而是靠关系的建立,一个看似简单但往往大人们都忽略了的道理。
父母担心的四大问题
书中列出父母担心的四大问题,校园欺凌、扭曲的性意识、成绩不佳、孩子的社交问题。
特别是女孩子父母会担心,她早恋被欺负,结交坏朋友,书中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症结点就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如果他有被看见,和父母之间关系很好,她就会走向独立,走向成熟,走向自律,走向自己的目标,而不需要担心同伴的影响,特别是不好的同伴。
因为父母就是灯塔,是航标,是榜样,孩子知道无论他身处何方,无论他遇到什么,后方都有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那就是温暖的家,那个可以随时停靠的港湾,他不害怕被欺凌,不会主动欺负别人,懂得保护自己,并且有自己的学习动力,你是不是也觉得很简单,但往往越简单越难做到。
因为父母有一种天生想要的权威,不愿被孩子挑战,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才能够承接孩子,一切关于屎尿屁的繁琐事,连亲妈都要有足够的修炼和远见才能做到,就更不要说,留守儿童,或者没有父母的孩子。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需求,不要给任何人取代父母的机会,鼓励孩子依赖自己,让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巢穴里长大,直至自己独立的成熟。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中也介绍了给父母的一些建议和方法,其中唤醒父母的直觉,自然管教的七条原则是值得记下来的,
1、联系法而不是分离法,如果孩子很听话,但同时也失去了活力,要小心。
2、出现问题的时候,处理关系而不是问题。
3、鼓励孩子,流泪倾诉,而不是急着让他吸取教训。
4、积极的意愿比好的行为更宝贵。
5、鼓励孩子感受复杂的情绪,而不是急着去制止冲动行为。
6、要正面引导,不要错误示范。
7、变不了孩子,就尝试改变孩子所处的环境。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如何守护我们的孩子
孩子之所以会沉迷网络游戏,核心本质就是和父母关系出现问题,导致孩子产生无聊空洞的感觉,而他们没有正确的健康观,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在诱惑面前连成年人都很少能够做到自律,又何况孩子呢。
卢梭曾说过:“父母最大的责任,是承担孩子和社会之间的缓冲期”。
孩子感到无聊,证明孩子缺乏看清世界所需要的满足感,作为父母处理此类问题时必须遵循两条关键原则:
孩子的所有需求已经被满足了,孩子可以自行做出成熟的决定。
我们要尽可能充当数字世界的缓冲器,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满足自己真正的交流,让孩子自行做出成熟的决定。我们需要让事情慢下来,想办法推迟他们的进度。
可以试试“阿尔法依赖”,和孩子一起骑自行车,放风筝,做木工,手工编制,游泳、投球,向孩子传递这些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授过程中因为互动产生了联系,也就是本文的核心关系,
旅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和孩子一起来一段旅行吧!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我们经由这个可爱的生命,修行自己,最终我们成长为我们自己的样子,也让孩子成长为他们原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