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1262字
阅读时间:4分钟
导语
“一山容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就是青藏高原天气的真实写照,高原天变的总是那么猝不及防,一次高原之行让我切身体会到了青藏高原特有的天气状况。
在2020年7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子专题2“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安全”)科考队又开展了野外考察工作。
本次野外考察工作主要针对藏东南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因子变化明显区域,开展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健康的生境、人居和健康关键因子的工作。这次我们有幸参加了科考工作,具体承担牦牛粪便的采样工作,深处青藏高原腹地,环境与气候复杂多变,使得枯燥的工作变得极具挑战性,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便是在昌都市取样了。
7月18日,夜色朦胧,繁星点点,乘着夜色,我们一行赶往目的地昌都市类乌齐县,在那里开展野外考察和采样工作。出发没多久,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让这次科考更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不由得我们浮想联翩。
一路无话,颠簸数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见到了当地联系人牧民阿青,热情好客的他一见面就邀请我们先吃早饭,说吃饱了才好干活!饭后由他带我们乘坐摩托上山去采集牦牛粪便。原本以为上山的路不是很难走,但是其惊险刺激却是令我们始料未及的——跨过矮木丛,淌过湍急的溪水,走过悬崖峭壁等等。全程心提到嗓子眼,半个多小时后,我们从海拔3900多米的山脚到达了4700多米山顶的牧民放牧的帐篷中。山顶上风雾弥漫,温度急剧下降,使我们瑟瑟发抖。原先我们担心第一次到达这么高的地方会出现高原反应,很幸运这次大家都没有出现,不管如何我们还是在帐篷中做了短暂休整,做好工作准备。
一刻钟后我们出了帐篷,开始了牦牛粪便采集,大家分头在满山中搜寻着牦牛新鲜刚排的粪便,发现后便立刻进行取样。
在来之前我们还是做足了功课。不要小看我们是在捡牛粪,这个工作还是很有讲究滴,一,要注意采样过程中尽量拨开粪便外缘,采取粪便中心的样品;二,要在收集粪便的样品管中,事先准备好粪便保存液——主要用于防止样品失效。这次野外采样,我们共收集到牦牛粪便样品20多份,每份净重2g左右。这次科考工作也是联系了当地牧民协助我们一同工作,在海拔4700多米的帐篷中,我们体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牦牛粪便烤火取暖、喝鲜牦牛奶、吃糌粑、学藏语、亲眼目睹酥油的制作过程、并在采样的间歇学习藏族舞蹈,感受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叫我们这些木见过世面的人开了眼!
采样完成,结束了今天的工作,离别时我们和当地牧民合影留念。
雨后的山下,风景如画,土拨鼠在肆意奔走,完全不在意过往来人,牦牛与马儿优哉游哉地啃食着牧草,一派惬意安然的景象,让我们这次的科考工作更有意义,更感觉好山好水好风光,为这次科考采样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科考工作小贴士
野外粪便采样注意事项:
1)动物排便后迅速进行粪便样品的收集
2)收集样品时最好使用手套
3)单个动物收集粪便样品不能少于1g
4)样品珍贵,需要进行备份
END
作者简介
张曜鹏:
中国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肠道微生物。
导师简介
杨金水: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导/博导。
研究方向:
1.有机大分子的生物降解转化
2.微藻生物能源
3.微生物分子生态。
E-mail:yangjsh1999@163.com
编辑:李胜楠
审核:杨金水 信忠保 沈石 张强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