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做的事,但是却鲜有人对自己说的口音产生疑问,更别提寻根问底了。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口音,蕴含着什么信息呢?作为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人,机缘巧合下我对该问题有了些调查和了解。
在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前要先明确这几个问题:
1.南方方言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它们的共同特点。
2.古代汉语有什么特点?它和南方方言有哪些相同之处?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何为“方言”?所谓方言,用易中天的话来说也就是“四方之言”。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方言的形成呢?除了语言系统本身的因素外,李荣在《中国语言学报》的第2期里说道:“影响方言形成的重要因素有:人口流动,交通,地理情况”。而在云贵彬主编的《语言学名家讲座》中,北京语言大学的曹志耘先生在他的《地理之语言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还说道:“语言现象的地理分布状况是语言变化的结果。当我们面对一个广阔的地理空间上的语言分布时,语言系统之外的因素(族群、行政区划、地形、交通、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等)与语言变化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就会以各种方式显现出来。”期刊网里尹钟宏的《南方方言更接近古汉语的几个原因》也从地理上的差异和时间来讨论这一问题。
从语言系统本身的因素和非语言系统本身的因素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的话,南方方言比较古老的原因是什么呢?
先说语言系统因素的影响下南北方言各自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汉语有七大方言,吴、湘、赣、客、粤、闽都是南方方言。南方方言不但各自的调不同,连腔都不一样,因此种类众多。
南方人用词五花八门,同一个词有不同的说法。比如第三人称,北方方言区都叫“他”。南方呢,有叫“伊”的(吴语、闽语),有叫“渠”的(赣语、粤语、客家话),还有叫“伲”、“其”的(吴语)
我们知道古汉语有单音节词占优势的特点,南方方言中的词汇有不少保留了古汉语的这一特点,而且多书面语,显得古朴典雅。比如面(脸)、目(眼)、食(吃)、饮(喝)、行(走)、曝(晒)、索(绳子)、翼(翅膀)。这些古色古香的语言主要出现在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中。因为这三个方言区的先民,不是南下的“难民”,就是南下的“移民”。其所移居之地,又“天高皇帝远”。
南方人说话还颠三倒四。比如“死人咸”,就看不懂。原来这是闽南话,意思是“咸死人了”。相比之下,北方方言虽然品种单一,但是覆盖面积却很大。
那么,南北方言之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西汉时期杨雄所作的《方言》是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专著,“方言”的概念也是他提出的。《方言》所涉及的地域相当广泛,但书中并未提到南北方言的划分。
网上有一篇帖子叫《古音与现代方言的演变源流》,里面详细阐述了这一问题。我们知道“古无清唇音、古无舌上音”,即“古音重浊”,然而从宋代开始汉语的发音进入了“由浊变清”的发展阶段,北方方言的全浊声母几乎完全消失,然而大部分南方方言仍然“重浊”,特别是闽南语。
元代周德清依据大都(今北京)的实际语音撰成的《中原音韵》的出现,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点的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才开始形成。而且从元代开始,北方方言的语音发展出现了这种变化规律: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北方方言的入声基本消失,口语上儿化音大量出现(元曲中有大量体现)。
至于南方方言,基本上和现代南方方言一致,保有入声。可见,从宋元两朝开始,南北方言有了显著的差异。另外,从语音的发展变化来看,《切韵》《广韵》一系列韵书原本是隋唐时期编篡的代表古今南北语音的韵书,但后来北方汉语的语音变化较快,而南方汉语尤其是东南地区汉语语音的变化较慢,因此古音就保留得比较多。
从语言系统本身来看,我们已经知道现代南方方言不仅在词汇上而且在语音上比北方方言具有更多古汉语的特征。那么,还有什么因素使得南方方言比较古老呢?
1.从政治上看,北方统一,南方多样。中国的中央政权长期在北方。西安、洛阳、开封、北京,这些城市多为统一王朝的京城。易中天在《方言与文化》中还补充到:“统一中国的,也总是北方人,或者从北方开始,南方则总是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包括说话。于是统一的北方有了统一的语音,松散的南方则继续七嘴八舌。”原来北方统一后,统治者常常采取“正音”“通经”“发蒙”等一系列措施来统一文字和语音,乃至出现了“官话”,即国文;而南方则得以保存了各种各样的古音。
历史上汉族有过三次大的民族融合和人口迁移高潮,他们都是由战争引起的。第一次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次发生在隋唐两朝时期,第三次发生在宋辽金元时期并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对北方的持续入侵。这三次大规模的战争都是从北往南打,造成了大批汉人南下避难并将江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彻底同化。中国从此不仅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而且经济重心也由北方转到了南方。而留守在北方的汉人则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吸收了他们的语言,相对于南方,保留了比较少的古汉语;南方则保留了不同时区的古汉语特征。
2.从文化上看,北方求同,南方存异。易中天说:“事实上南方在文化上总是和北方分庭抗礼。”北方动不动就逐鹿中原,而南方人的文化心理,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向往“小国寡民”的安定生活。在南方,你会奇怪为什么隔不了几里地的两个地方,语音会完全不一样。比如莆仙话、福州话、厦门话。
这除了孔子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的心理作祟外,还有地理条件的约束。北方多平原,交通便利,人们的交流就多,语言就就有趋向性。而南方多山水,交通不便,人们的交流就少,语言就存在差异性。特别是福建,鸡犬不相闻,也就更加老死不相往来。所以反倒是远离中原的福建保留的古语古音最多。
综上所述,除古汉语自身的发展变化的因素的影响外,使南方方言较古老的因素还包括:战争和民族融合,政治和文化,交通和地理情况等等。
方言是发展变化的,希望我们的南方方言能将我国古汉语的特点继续继承和发展下去。
P.S.各位父母,记得教你家宝宝家乡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