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也来很喜欢《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前几天闲着无事又翻一遍,虽然主要篇幅都是谈婚论嫁,带有一般世态小说通俗浅显的特点,但是每每读它发现很多细节,场景,引申到现实,却是淋漓尽致也不浮夸。长辈经常会对我们说,现实的不够彻底,也理想的不够纯粹。
这个世界,好像一点也许稀缺的资本,一些粉饰的心思,辅之遥远的距离,倒是很容易收获歆羡和褒扬。但是对专注细节的敏感人群来说,一些细枝末节的处理加之先前本身带有的心理偏见却将很多有可能推向万丈深渊。
达西的个性弱点和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都以本源的方式存在,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修养和思想,就有了社会层面的刻板印象。实话实说,刻板印象是个随着时代的发展永远也剔除不了的诟病。之前听过的,见过的,和感受过的,发现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对外界带着一些莫名的推崇和偏见。是的,感受很深刻的就是自己莫名其妙一不小心就被称之为“迷妹”
还有伊丽莎白面对自己家族的遗产继承人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她对迂腐、世俗的柯林斯先生毫无好感,所以不为所动。对于所谓的“爱情”在伊丽莎白心中是一个圣神的存在。反观现实生活形形色色的人们,之前知乎上被直男癌举报消失的“生孩议论”多少有点含沙射影的味道是对现实的反抗。
韦翰的出现也恰巧深刻的演绎现实。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翻阅的时候思考难道之前简·奥斯汀的时代也是一个极其专注于外表的时代吗?这是一个好时代也是一个坏时代,大约仅此而已。颜值的逆天与否在之前因为采访和一个已经工作的朋友谈起让我感慨,还好,还未走出美好纯真的校门。其实比起言辞流利,舌灿莲花,滔滔不绝的阿谀奉承或许在我心中喷子更胜一筹,哈哈。
的确生活拥有很多偏见,它们小心翼翼的存在于无法直视的心底。有了偏见,便有了排他性,就像对对方的清算和丑化,绝对不是培育和缓和关系的土壤。反而更多的反应在我们的言辞,行动和深不可测将作为前提的心理活动。
很多年前很喜欢一个女孩子,她是一个敢爱敢恨,很有个性的女生。对于在十几岁的年龄,老师,大多数同学眼里觉得这是有伪学习命题的女生,逃课,穿着标新立异,语出惊人,甚至有时还会被通报批评打架事件。多数人的眼里,她很是古怪又让人惧怕的女生。实则,在见过没见过人的心中,对她已经有了一层偏见。
后面在分班很有缘的我和她有一天竟然成为同桌。我们会像很多所谓的“正常状态”下的同桌一样讨论学习,了解她后觉得她是一个坦率又有趣,聪明又生动的女孩子,同时感受更多的是在很多时候觉得她很暖心。我们曾经要被老师换座位,两个人好像还哭鼻子找老师请求不换,写的离别书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最后的署名是你可爱的桌。她曾问我和她坐在一起后悔吗?我说最不后悔的就是和你一起啦!
和她一起的时光好像枯燥无味学习也变得生动有趣,也是和她在一起玩耍的时光才让我很真切的体会到,偏见是无色的,亦是在很多不了解的状态下才会产生的好像自己居高临下,不可一世,莫名其妙涌出的优越感。
之前记得一个博主所说,你喜欢一个和你性格不同,带有与这个世界不同色彩不同标签的人,因为你心中也住着一个这样的自己。很多年过后现在想想,或许大概可能就是这样的吧。母亲说我是一个没有叛逆期的孩子,最多是赖在家不去上学,所以,这样想想那时候的她就是一直住在内心的自己吧。渴望标新立异的举动,却囿于世俗的偏见,大约,有些许不幸。但是和她一起体会就是拥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存在,这也是她教会我所成长的。
现在想来,对于偏见的惧怕,选择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大概是最无趣的吧。
这个世界本没有偏见,因为产生了比较,拥有了刻板印象,甚至还有流言蜚语的攻击。喜欢以点概面的人们习惯一棒子打死一群人。因为不了解,不理解,不喜欢,所以将与自己不同的现象都解读为不可思议的异举。
我会惭愧,因为曾经我也是这样的一群人。但是自从遇见上文说的那位朋友之后在多数时候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变成一个带着世俗偏见行走在人世间无聊且无趣的人。因为世界很简单,在你的眼里折射出来的样子就是如此纯粹,为什么要擅自增添非但不锦上添花反而画蛇添足的色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