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宁静祥和的村落,名曰简村。村中住着一户农家,男主人名唤孙虎,其妻赵氏温婉贤淑,二人世界平凡而温馨。
赵氏的娘家位于东村,距离简村约有三里地。赵氏自幼便是个孝顺的女儿,但凡家中有何美味佳肴,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要孝敬年迈的母亲。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初冬。某日赵氏在田间劳作时,偶然间捕获了十几只羽毛鲜亮的黄鸟。出于好奇,她烹煮了两只品尝,竟发现味道异常鲜美。彼时赵氏的母亲正卧病在床,孝顺的她便想着将这些鸟儿带回娘家,让母亲也能尝尝这份美味,或许还能滋补身体。
次日清晨,赵氏早早起床梳洗打扮一番后,吃过丈夫准备的早饭。便带着剩余的鸟儿往娘家赶去。而孙虎则转身投入田间的劳作,开始收割庄稼。
抵达娘家后,赵氏见母亲依旧病容满面,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酸楚。她立刻动手将鸟儿烹制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母亲品尝后果然赞不绝口,连饭量都比平日里增加了不少。
午后赵氏细心照料着母亲,陪她聊天解闷,又忙着打扫卫生、洗涤衣物。转眼间已天黑。母亲见天色已晚,便挽留赵氏在家中过夜。然而赵氏却心系家中的丈夫和正在收割的庄稼,坚持要赶回简村。母亲拗不过她,只好答应让她回去。
于是赵氏匆匆吃过晚饭,打了个火把赶路回家了。夜色渐浓,四周一片寂静。赵氏独自一人走在乡间小路上,心中难免有些忐忑。就在这时,她隐约看到不远处的林子里有火光闪烁,似乎有人影晃动。赵氏心中一动,决定向着火光处走去,或许能借个火把,手上的火把也快没了。
走近一看,赵氏发现原来是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在寺庙大门不远处架起火堆准备晚餐。她礼貌地上前行礼,说明来意,希望乞丐们能借个火把给她。然而,这几个乞丐见赵氏容貌秀丽,顿时起了邪念。
其中一个看似乞丐头目的男子,嬉皮笑脸地凑近赵氏,调侃道:“哟,这位漂亮的小媳妇大晚上跑到这里来,莫非是与小和尚有私情?”赵氏闻言大怒,正欲反驳,却被另一个乞丐打断:“想借火把?容易!但你得拿点东西来换。”说着,他便伸手去摸赵氏的脸颊。
赵氏气得浑身发抖,扬起手来便给了那个乞丐一个响亮的耳光。乞丐们见状非但不觉得羞耻,反而蜂拥而上,企图制服赵氏。赵氏拼尽全力挣扎,大声呼救。然而,她的呼喊声却激怒了旁边的乞丐,于是随手抓起地上的土块塞进了赵氏的嘴里。
紧接着,这些乞丐如同饿虎扑食一般,开始撕扯赵氏的衣服。尽管赵氏的嘴巴被堵住,但她仍然拼尽全力发出声音。其中一个乞丐担心被人发现,便拿起赵氏身上的汗巾勒住了她的脖子。不久之后,赵氏便失去了意识。
乞丐们以为赵氏已经死亡,便将她拖到一个偏僻的洼地里掩埋起来,随后便四散而逃。然而,赵氏并未真正死去。下半夜时分,她悠悠转醒,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四周一片漆黑。
她挣扎着想要起身,却发现自己的手脚被砖石压住无法动弹。此时,一阵阵冷风袭来,她感到又冷又怕,身体几乎被冻僵。然而赵氏并未放弃,不断地呼喊救命,希望有人能听到她的声音。
幸运的是,一位早起的屠夫恰好从村口经过。他听到赵氏的呼救声后,立刻带着身边的一条黑狗循声而去。一人一狗终于找到了被困的赵氏,一看都是一个村的,平时没什么往来,但是还是有个脸熟。
屠夫见状,立刻想要将赵氏拉出来。然而赵氏却羞涩地拒绝了:“我身上没有衣服,而且好像被冻僵了。就算能出来走路,我又有何脸面见人?”屠夫闻言心中一凛,他虽然不便脱下自己的衣服给赵氏穿,但他立刻想到了赵氏的丈夫孙虎。
于是,屠夫便匆匆跑去找到了孙虎。孙虎一听闻妻子的遭遇,立刻拿起几件衣服跟着屠夫赶到了现场。此时天色已亮,屠夫默默地离开了现场。孙虎则将赵氏拉出来后,为她穿上衣服并带回了家中。
回到家中后,孙虎怒火中烧。他立刻跑到县衙报案,状告乞丐们玷污了他的妻子并企图杀害她。县令闻讯后立刻派人捉拿乞丐们归案,然而却一直未能如愿。
几天后,赵氏和孙虎听闻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那位救过赵氏的屠夫竟然在河里淹死了!而且他的身上还绑着石头!赵氏夫妇闻言心中一紧,他们猜测这位屠夫可能就是他们的恩人。于是他们立刻赶到了现场,并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这位屠夫每天早上都会在村里屠宰猪羊。而他那条忠诚的黑狗则总是尾随其后,屠夫也经常会给黑狗一些肉吃。
然而这一天早上,黑狗焦急万分地闯进屠夫家中,咬着屠夫儿子的衣服拼命往外拽,还发出了呜呜的哭声。屠夫儿子虽然斥责黑狗,但黑狗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屠夫儿子恍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便跟着黑狗出门寻找屠夫。
大约走了一里多路后,他们来到了寺庙旁边的河边。黑狗纵身跳入河中。过了一会儿后,黑狗拖着一具尸体爬上了岸。屠夫儿子定睛一看,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他顿时放声痛哭起来。
就在这时,黑狗突然一头撞向了旁边的石头,抽搐了几下后便失去了生命体征。屠夫儿子悲痛欲绝地将父亲安葬后,又一路痛哭地赶到县衙报案。县令听闻后心中一震,他立刻联想到了前几天赵氏的案子,并大致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同时,县令也被黑狗以身殉主的壮举所感动。他下令严厉搜捕那几个乞丐归案,并承诺一定要为他们讨回公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县令的严密布控下,乞丐们终于被捉拿归案。
朝堂之上经过严审后,乞丐们终于承认了玷污农妇的罪行。他们还交代说,他们后来发现埋赵氏的地方已经空了后,猜测他们的罪行可能已经暴露,而最有可能发现的就是每天早起的屠夫。为了掩盖罪行防止被人发现,决定威胁一下屠夫,没想到屠夫知道真相后反而要去告发他们,争吵之间发生了冲突,不小心失手杀死了屠夫。
县令听闻后怒不可遏,他立刻将乞丐判处了极刑。同时,他还感念黑狗的忠义之举,下令在黑狗自尽之处将其安葬并立碑题名“义犬冢”。从此之后,黑狗的事迹便流传开来并感动了无数人,人们纷纷为它的忠诚和勇敢而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