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个过程中有一些根本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们前进,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矛盾,需求与方式的矛盾,当我们的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方式之间发生矛盾时,矛盾就会促进我们做出改变从而发现更好的方式。这自然算是一种推动力量,但不是我们所寻找的,有关这种力量我们会在后面叙述。接下来我们需要把制造单独拉出来说说。
制造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是需求,是我们对工具的需求,当然,这并不够。因为一说到制造我们所联想到的总是工具,而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制造的是工具,是方式的载体。还有矛盾,即我们的需求与自然的矛盾,比如野人前辈们需要尖尖的石头,可是周围的环境中却缺乏这种工具,矛盾应用而生。
这种矛盾便促进我们产生制造这一行为。那么制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制造某一件工具的目的总是要使用这种工具,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是其一。为什么我们使用工具?因为工具本身带有一定的我们需要的功能和性质,工具是方式的载体,它总是出现在我们发现和掌握方式之后。
我们似乎对制造有了点了解,但似乎还不够。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知道我们制造工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所应当明白的是它体现了某些东西,就以制造尖尖石头为例,它的制造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掌握了这种方式,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需求,而是在那一刻,我们的思想发生了某种改变。
在我们的意识中,自然界不再仅仅是原来不变的样子,在我们眼中自然界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强烈,我们模仿自然从而产生了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我们认为自然是可变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开始意识到,作为主体的我们是可以凭借我们本身从而改变自然界的某些事物。经过第一点和第二点的改变和积累后,另外还有方式的掌握和需求的促进下我们才意识到我们可以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的一些东西,包括尖尖的石头。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我们对于方式的掌握,应用及发现都会困难的多。这种意识与我们前面所总结出来的三块基石中的最后一块——联系性相比并没有说哪种意识更为先进,两者是我们对于某些存在的不同方位的认识。对于联系我们说是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对于创造是我们对于我们本身和自然界关系的一种认识,前者是身体,是能量,是动力,后者是精神,是方向,是改变。两者不可缺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