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有这样一种希望,人类文明可以成为在星际遨游的太空文明 -- 埃隆·马斯克
在决定去火星后,埃隆就搬到了洛杉矶,因为那里有大量的航空航天人才,成功率相对较高。最初马斯克是想买俄罗斯的火箭,但是俄罗斯人的出价离谱,交易谈崩了。于是马斯克开始用第一性原理构思发射火箭的模型。
所谓的第一性原理,是指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也就是说,每个领域或每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本质上正确,无需证明的最底层的真理。马斯克构造火箭发射模型时,发展出了一个概念,叫“白痴指数”,用来计算某个制成品的成本比其基本材料的成本高多少。如果一个产品的“白痴指数”很高,那么一定可以通过规划设计出更有效的制造技术来大幅降低它的成本。火箭的“白痴指数”就非常高。马斯克开始计算其中的碳纤维、金属、燃料和其他材料的成本:采用目前的制造方法,成品的成本至少比材料的成本多出50倍。他把火箭中材料和成本都列出来后,决定自己创办一个火箭公司。
SpaceX
办公司的想法一提出来,不出意料地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但是这反而坚定了马斯克创业的决心,因为他喜欢风险,很喜欢高风险。马斯克想着是把这次创业当成促进人类进步的神圣事业,他感到责无旁贷。为此,他要保证这项事业能脚踏实地,有利可图,这家公司能自给自足。所以,这家公司就超出了当初马斯克设想的非营利性事业,要接商单了。
为了控制成本,马斯克决定从小型火箭开始,为小型卫星打造一种低成本的火箭。他盯住了一个关键的指标:将每磅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成本。提升这个指标能将单位成本推力最大化,这是马斯克此后一直致力于增加发动机的推力,减少火箭的质量,同时让火箭可以重复使用。
2002年5月,马斯克成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几个月后,他捡起来他最喜欢的字母,将公司名字改成了SpaceX。在SpaceX中,他延续了再PayPal的传统:先设定一个不切实际的时间表,然后“取法求上得中”——疯狂的想法原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结果是很多年后最终实现了。
团队
决定组建公司后,就要组建团队了。团队壮大后,马斯克开始向团队灌输:要容忍高风险,要服从他那种能扭曲现实立场的强大意志力。员工穆勒回忆说:“如果你老是摇头,说这个干不了、那个干不成,那你就没机会参加下次会议了。他只想留下那些能做成事的人。” 在布置工厂时,马斯克也遵循了他一贯的理念,即将设计、工程和团队全部集中在一起,这样工程师能直接接触一线设计,主导工程。
风险
我想能说马斯克很幸运,很能干。马斯克是不在乎风险有多高的,或者说风险越高,他越兴奋。前同事列夫琴和马斯克玩德州扑克后说:“埃隆所做的就是在每一手牌上全押,输个精光,再买更多的筹码,加倍下注。最后输了许多手牌以后,又一次全押,赢了,然后才说不玩了。” 这种举动代表了他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不会轻易把筹码拿下桌,让它们继续跟着他一起冒险。PayPal的前同事鲁洛夫·博塔也评价马斯克:“他就是喜欢扩大风险,破釜沉舟,让大家无路可退”。 也就是说不断进行高风险的行为,马斯克依然走到了现在,这种幸运我真的羡慕得要死;马斯克很幸运地赶上了美国的互联网浪潮,这让他的高风险行为的实际风险没有看上去那么高,因为市场环境好,成功是大概率的事情,反而是高风险扩大了收益。拿到了高收益后又拿去创业,又去搏一搏,虽然从后来的SpaceX和特斯拉来看,这种高风险的策略是好的,但是我依然不赞同。因为我看来这种高风险策略只有在有该死的幸运附体的马斯克身上才能说有效,就好像成功基本都是不可复制的,成功都是自己在路上撞上的,是老天给的;从这个角度看,马斯克可能真的是要完成什么任务。
我也不得不承认,马斯克真的很能干,他真的是能打破现有框架。我不喜欢马斯克,可也要承认世上需要有马斯克这类能突破现有边界的人,从后续马斯克的管理风格,做事方法上,我们能进一步看到他那种近乎疯癫的使命感,或者说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