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酸汤子一样,吃变质鲜银耳也是会吃出人命的。
河南省曾对1984、1986两年间发生的10起因食用变质鲜银耳导致的中毒事件统计,中毒总人数71人,其中25人死亡,病死率高达35.21%。
这是因为银耳种植过程中通风不好,温度控制不当,结果银耳长得不好还腐烂变质。有的种植户舍不得丢掉,坏的就自家吃、送给亲朋好友吃,还有种植户已经扔了,但还被别人捡回去吃的,导致了一起又一起家庭集体中毒悲剧。
罪魁祸首和酸汤子一样,都是椰毒假单胞菌。
值得庆幸的是闯祸的都是鲜银耳,干银耳的名声一直都很好。
这是因为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在日光照射后,就变成米酵菌酸的异构体——异米酵菌酸,这就失去毒性了。哪怕是变质鲜银耳,太阳底下晒上两天,或者紫外灯照射足够长,都能晒掉95%~97%的毒素。所以干银耳不管出身如何,都不至于吃出任命。
当年变质鲜银耳中毒事件频发,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禁止售卖鲜银耳。这两年,鲜银耳又火了,当然今非昔比,种植技术长进了,冷链物流发达了,鲜银耳变质的几率大大降低了,但还是要旧事重提,给好这一口的朋友们提个醒。
食用变质鲜银耳中毒后,和食用酸汤子中毒一样,可是没有特效疗法,无非催吐、洗胃,以及根据情况对症支持治疗。
另外,从这次酸汤子中毒黄曲霉毒素背锅,就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已经忘记了米酵菌酸这回事,认识不足、经验不够。
当年就发生过变质鲜银耳中毒误诊,误以为是肠胃炎和脑部病变,甚至还发生过使用止吐药加剧病情的事情。
提醒医生朋友注意,治疗两三天之后,有的中毒者会出现暂时“假愈”,此时一点都不能松劲,防止第三四天病情可能的急剧恶化。
再说这鲜银耳火爆市场的事情,市场监管总局还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专门针对鲜银耳售卖发出消费提示。
我的建议是:
1. 鲜银耳买的时候精心挑选,如果银耳朵太瘦小,呈现灰黄暗绿色,蒂部有桔红色斑块,弹性不好,易撕碎,有腐烂变质甚至发酸发臭等情况,就坚决不要买。如果拿不准坏不坏,可以把疑似变质部分撕掉,放大太阳底下暴晒,完全晒干后,再泡发煮熟后食用。
2. 食用鲜银耳后,如果出现呕吐、腹痛等疑似中毒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情况,避免误诊贻误救助时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