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逻辑关系
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系不能单凭逻辑信号词来决定,还应该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内涵: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外延: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所有包括在这个概念中的事物。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
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即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外延越大,内涵就越少
注意:实概念的外延就是特定的具体个体事物 虚概念(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相应的事物):无外延/存在于观念世界中/思维世界中
概念间关系(以外延大小为标准,因为内涵是无法比较的)
1.同一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同一关系
2.属种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其中外延大的叫属概念,外延小的叫种概念
3.不同属的全异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之间外延没有任何重合且没有共同的属概念,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同属的全异关系
4.矛盾关系
如果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概念间其外延完全不同互相排斥,并且它们之间没有第三种可能性,即他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5.反对关系 (对立关系)
如果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概念间其外延完全不同互相排斥但它们之间有第三种可能性,即其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形成条件:(同一属概念下)种概念与种概念之间。
6.并列关系
形成条件:并列概念之间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同属概念下若干个且互相排斥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同属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共同包含于一个整体概念下的若干个互相排斥的部分概念之间的关系
共同包含在一个概念下的若干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特别是因和果之间)或者同时发生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对概念间的关系:彼此依赖,相生相克
逻辑关系类型
按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来分
1.全同关系
成立条件:当且仅当后句均是由前句的同近义词概念构成的
a.同义重复 b.反义重复 c.非此即彼的重复
2.总分关系
成立要件: 后句由前句的属概念构成,分总关系 ;后句由前句种概念构成,总分关系
3.反对关系 (说别人是错的)
前提:前后观点的发出者必须不同,只可能存在于不同观点发出者之间
反驳:观点间完全对立,一个为真必然导致另一个为假
削弱:观点间存在竞争关系,一个为真将导致另一个为真的可能性降低
反驳的成立要件:
a. 取非
b. 负评价/反对类动词
c. 反对前提
d. 当前观点具有唯一性时提出替代解释(alternative explanation)
削弱的成立要件:观点不具有唯一性时提出替代解释
作用:后句对前句表达反对,后句为其反对作用论据
4.并列关系
成立要件:当且仅当后观点由前观点并列关系概念构成
形成条件:并列概念之间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凡是不具有全同关系、种属关系的概念都是并列关系
作用: 后句对前句无立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前句,写本句就是为了表达本句。 写因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因果关系中的因,写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因果关系中的果。
5.对比关系
成立要件: 强调二者的差异,是并列关系逻辑的逆转
时间对比/新旧对比(纵向): 同一事物不同时间阶段的对比
对象对比(横向):不同事物间的对比
作用: 后句对前句无立场,后句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前句,后句对比突出强调前句
6.让步关系
定义:表示因果关系令人意外的逆转有让步必有转折
成立要件: 出现让步关系连词(although/though等)必然为让步关系(尽管 、虽然 即使)
出现转折关系连词(but/however/yet)且前后句不是反对关系/对比关系
作用:
让步方式:在表达己方观点是同时承认对自己不利观点的合理性。具体包括两种情况: (让步连词)+削弱支持观点、限制支持观点的合理性+ (but)+支持的观点
(让步连词)+承认反驳观点的合理性+ (but)+反驳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