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用简洁的语言帮助您了解脑梗的基本知识。
脑梗,全称脑梗死,又称中风、脑梗塞、脑血栓,是指因血管堵塞导致大脑血流中断而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或功能损伤的疾病。
大脑是人体的指挥部,负责控制和协调身体各项功能。如果人体失去大脑的协调控制,就像植物一样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意识。
大脑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大脑消耗的氧和葡萄糖占全身的20%~25%,因此大脑是一个高耗能器官。
大脑所需的氧和葡萄糖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氧和葡萄糖。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向大脑供应血液的血管堵塞,大脑就会失去能量来源,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或功能损伤,从而形成脑梗。
那么,好好的血管为什么会堵塞呢?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动脉粥样硬化:颈部动脉和颅内动脉等主要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导致血管狭窄,进而使脑血流量减少,出现脑缺血症状。如果粥样斑块突然破裂,会形成血栓并堵塞相应血管,引发脑梗死。
2. 心源性栓塞:如果心脏内形成血栓并脱落,血栓可能随着血液流向颅内血管,并堵塞某一支或几支血管,同样可导致脑血流中断并发生脑梗死。特别是房颤患者,其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3. 小动脉闭塞:小动脉细且管腔非常小,如果血压控制不良,颅内小动脉的管壁可能肿胀、变窄,从而导致血流不畅而引发脑梗。这也是导致中老年人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时发现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了解了脑梗的起因,我们便可知如何防范未然:积极调控诸如此类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风险因素,能够显著降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几率,从而有效预防脑梗的发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积极控制高血压,就等同于避免了小动脉的闭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