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到美国中南部的一个小城讲学,一位同僚要求他顺道看看他独身的姑母。
同僚说:“我的姑母独自居住在一间老屋,无亲无故,她患有极度的抑郁症,人又死板,不肯改变生活方式,你看有没有办法令她改变?”
埃里克森到同僚的姑母家去探访。发觉这位女士比形容中更为孤单,一个人关在暗沉沉的百年老屋内,周围找不到一丝生气。
埃里克森是位十分温文的男子。他很礼貌地对姑母说:“你能让我参观一下你的房子吗?”姑母带着埃里克森一间又一间房间看去。
埃里克森真的想参观老屋吗?那倒不是,他是在找一样东西!在这老婆婆的毫无生气的环境里,他想找寻一样有生命气息的东西。
终于在一间房间的窗台上,他找到几盆小小的非洲紫罗兰——这屋内惟一有活力的几盆植物。姑母说:“我没有事做,就是喜欢打理这几盆小东西,这一盆还开始开花了。”
埃里克森说:“好极了!你的花这般美丽,一定会给很多人带来快乐。你能否打听一下,城内什么人家有喜庆的事,结婚、生子或生日什么的,给他们送一盆花去,他们一定会高兴的不得了。”
姑母真的依埃里克森所言,大量种植非洲紫罗兰,城内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受惠。不用说,姑母的生活大有改变,本来不透光的老屋,变得阳光普照,充满彩色鲜明的小紫花。
一度孤独无依的姑母,变成市里最受欢迎的人。在她逝世时,当地报纸头条报道:全市痛失我们的非洲紫罗兰皇后。
几乎全城人都去送丧,以报她生前的慷慨。
这是催眠大师埃里克森治疗的一例重度抑郁症的案例,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思考:治疗中起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是埃里克森的神奇技术?还是这位姑妈的顿悟?还是花得疗愈,人类情感的温暖?最后我的答案是这些都有!
埃里克森的技术是打破抑郁症患者既成的生活模式,试图让光照进患者的生活中去,唤起她对生活的美好体验。假如埃里克森的技术或理论是无比正确,甚至无可挑剔,但是患者不认同,并不会在行动上去改善,那么这种现状也会一直得以维持。
“你说的很对,但是……”,这是我经常听到的患者回应,每当此时,我就感觉自己在用绳子拉石头,拉不动啊!
又假如患者愿意付诸行动,但是周围的人持有对她的偏见,不但不接受她的礼物,反而将她拒之门外,那样只会让这位患者的生活雪上加霜,现状会恶化下去。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治疗者的正确引导,患者积极想改变的意愿、周围环境的善待接纳,这些最终促成了我们看到的社会美好的一面,让人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