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地铁上偶遇一幕独树一帜的风景,一个少年手捧书倚着铁皮门在阅读,每一位上下车的乘客目光都在他身上停留,那一刻他是美的少年,俊朗的形象印在别人的匆忙的旅途中。
我有多久没阅读了,四个月或是更久吧,久而不读书者心生萌孽,就像果树不修剪,所产果实一定有失营养均衡。
所有关于美的表达,都是心与物在关系层面的磨合,万物皆本态,经过心灵的创造才有了美。色彩之美为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增添了无限种可能;建筑之美让人类超越自然创造出自己的空间想象;生命之美是在于由种种矛盾中产生出一种平衡。
阅读之美从何而来,说到底是一种心里的诉求,只有一个人对它有了触碰才会产生万千思绪。
阅读之美是一种仪态
手捧一本书,坐也好、卧也罢,形象油然而出,人的行为美学不单是姿态和风度的表达,有的时候也会因为所做的事情被赋予更多情感。比如同样是泡茶,抓起一把茶叶扔到杯子里用开水一冲,会给人以不讲究不懂茶的感觉,而静坐下来拨一撮茶叶,待水止沸了再冲茶,便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人与人的交往也会呈现出一幅物态,让别人看起来舒服、美气才能称为仪态。地铁中的低头族颇多,大部分都是在玩手机,偶有少数人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从纸长发明的那一刻起,书籍变成了承载文字、文明延续的最直接工具,古今中外千百年来的传统皆是如此;而手机的发明则更多被冠以通信设备的功能,同样是低头,低头看手机更像是一个市井百无聊赖日常生活的一面,而看书则是自带气质的,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文化获取的一种认同。或许有一天,电子设备将取代纸质书籍,但在那一天没有来临之前,读书仍然是获取知识的主流存在。读书是美的,那姿势告诉周围人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专注;读书是美的,每翻一次书都流露着读者对知识的渴求。
阅读之美是一种意象世界
中国人将意象之美发挥地最淋漓尽致,借物抒情就是最好的例子。“冬雪压枝枝愈坚”这句赞梅的古诗就是如此,诗人将自己坚毅的内心写照给物化了,梅花有了人的情感更娇妍。阅读的意象丰富多彩,我的恩师曾说他有情人娇媚如春,那情人便指的他珍藏的书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读书可以渡人、可如故友、可明义理,它所承载的太多,因为每个人心中的阅读意象是不同的。年幼时阅读是玩伴,少年是阅读是强加规则,青年时阅读是充电法宝,中年时阅读是不同的心境组合,老年时阅读更像是百味生活中的调和剂。
人是孤独的,于我看来阅读是每个夜晚的守候,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愉悦。
阅读之美是一种修养艺术
阅读是需要循序渐进一点点深入的,它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自我教育之路,亦是一种修养艺术。大多举止言谈不俗之人都保持有长期阅读的习惯,并逐渐演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在不经意间为自己开慧。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能够在有限人生中感知无限美景何尝不是一种福报。去年一档《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重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美,重新审视阅读的力量。董卿的大方自信、博闻强识也给喧嚣社会里匆忙的人们多一些思考,当我们浸淫于网络词汇时便也远离了真正的诗和远方。网络文化粗俗泛滥的今天,让我们丧失的第一种功能便是阅读,古人常有因读书而废寝忘食的事,现在人们能够静下心来保持一个小时的阅读已不易。网络越发达,阅读就越边缘化,它也就越向着修养艺术靠拢。
不论我们从事何种事业,将阅读作为终身职业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一个人能获得多大的能量,往往取决于循环往复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