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传感器程序的编写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个整体思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编程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计算机逻辑的再现过程,计算机的逻辑不像人类的逻辑那么复杂多变,想要其编写的程序真正运作,就必须要以计算机的逻辑进行思考。”那么传感器程序的编写又有哪些细节值得我们去注意呢?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突破——传感器的多次感应。
首先,商老师对比了上节课各个小组编写的程序,让同学们自己去寻找程序中出现的问题,不少同学能够很快的就找出程序的不足之处,看来同学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是能够很好的运用。不过在此基础上,商老师又增加了难度,让同学们自己尝试举一反三,做出类似的二次感应程序。
在进行二次感应的程序编写时,同学们的效率非常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保证了正确率。在实践完成后,第九组的张维果同学率先跟同学们分享了本次编程任务的整体思路及细节的注意。通过他的描述同学们了解到,我们创建的两个变量一定要明白其创建的意义,以及完成一次指令后如何赋值让它执行下一次任务,当然他所说的一些注意点正是一部分同学所忽略的。
在掌握两次感应的基础上便进入了三次感应的学习,在学习三次感应的过程中商老师先预留了一部分时间给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各个小组的近距离指导。几分钟的独立思考没能让同学们一下子就知道如何进行三次感应,没关系,主要目的是引出本节课的重点,不过还是有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能够有一定的头绪。
那么三次感应究竟应该如何编写,相对于两次感应来说突破点又在什么地方呢?其实,道理都是通用的,同学们只要稍微提点一下就能明白其关键所在。在进行三次感应时我们只需要在两次感应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条件判断就可以了,突破点就在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第三次判断,而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嵌套,如何执行正确的路径。相信通过商老师的梳理,同学们能够很快就理解到其逻辑所在。
在理解了程序逻辑后,同学们便又继续着手于三次感应的编写,不一会就设计出自己的程序,并和老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对于还没能理解到程序逻辑的同学,下节课我们将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通过反复琢磨让同学们在脑海中形成思维导图,更好的去理解。
本节课,同学们收获颇多,不仅能够掌握两次感应程序,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三次感应的逻辑所在。三次感应的突破对于同学们后期多次感应程序编写,自己设计掌握更加复杂的程序有着重大意义。期待同学们在一次次学习中掌握重点,不断突破难点!
同学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