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做过特别后悔的事吗?”
我想了想后回答他: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好好上学。”
小时候爸妈常说“你一定要好好上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前途!”
那时候的我总觉得,我这么聪明,就算上不了好学校也不会怎样。等大学毕业后,真的因为学校不够好而被想去的公司拒绝时,我才意识到,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真的就是人生的分水岭。
上大学时,我曾经在某咖啡店里打过零工。店里有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姑娘Mia,她当时就读于某所财经类一本高校,次次考试名列前茅不说,还总能拿到奖学金,算是大家眼中的正牌学霸了。
大三我们都在忙着实习找工作,她却已经拿到了普华永道的正式offer,毕了业就可以直接入职。
犹记得当时看到她那洋洋洒洒一整篇全英文offer的时候,我受到了多大的震撼。特别是offer上给她写的基本工资,8750这个薪资水平对于现在的应届生来说都是相当高的,更何况是在“四大”这种奖金比工资还要高的地方呢。
(注:“四大”指世界上著名的四个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安永(EY)。)
等到大学毕业,她顺利进入了普华永道,我也通过丰富的实习经验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原以为我们进入职场以后,我就可以赶上当初因为学历造成的差距。
可我发现,那个时候的Mia明明已经忙到连周末都不出门见人了,她居然还能每天挤出时间来给自己报网课、做测试,然后拿到了各种各样我想考却根本考不下来的资格证。
很多人有问过她,你都已经到普华永道上班赚那么多钱了,还费劲吧啦上什么课啊?
她说:“我想读研,还想考注册会计师。毕竟我不能在普华待一辈子,如果以后我想赚更多钱,找自己更喜欢适合的工作,就还是要多学一点东西的。”
人都说她不知道什么叫知足,可当大家看到她真的拿到了注会资格证时,也是真心实意地佩服她。毕竟在边工作边上学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双双优秀两不耽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自己最羡慕又最想要的样子。
能去好公司工作,能拿到比别人多两倍甚至三倍的工资,从她踏进大学校门的那天开始,就已经奠定了这个结局。
在学校里形成的习惯差距,在步入职场以后只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第一反应都是逃避,而Mia则会想尽办法自行解决;
在工作顺风顺水又轻松的阶段,我会放心大胆地吃喝玩乐享受生活,而Mia则会对自己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复盘,并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我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以“平稳不出错”为主,而Mia则希望自己可以学更多做更多...
像Mia这样的人,在学习时能够用最高的效率“四两拨千斤”,在工作时就也能够沿袭自己学生时代的好习惯好方法,用最快的时间适应行业发展。
而这种人也不只有Mia一个,就好比那个火遍全网的“哈佛清华双料学霸女神”许吉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优秀的人不管在哪儿,不管做什么都会是优秀的,即便只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她整个人看起来都会闪闪发光。
很多人对许吉如的故事都并不陌生,但如果仔细看看她的学生时期的履历,会让人更加大吃一惊。
16岁,参加托福考试,2~3个礼拜的冲刺复习,就考出总分117分(满分120分),口语满分的高分;
17岁,不仅成为2014年青奥会形象大使,和中国代表团在温哥华进行全英文陈述,还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保送清华;
18岁,就代表中国去伦敦参加世界英语演讲比赛,拿下当年季军;
22岁,作为院长荣誉毕业生,在清华法学院毕业典礼致辞,还拿到全额20万美金的硕士奖学金,赴哈佛留学2年。
在很多人眼中,这么优秀的孩子,一定天生就很聪明吧?
可事实并非如此。
小时候的许吉如,数学、英语严重偏科,成绩永远是班里中下游。甚至在小升初考试时,直接名落孙山,硬是靠着演讲的特长加分,才挤进了重点中学。
可当她真的走进尖子生遍地走的名校后,她才发现自己的水平和别人一比真的就是天上地下。不仅数学、化学、物理全班倒数,甚至连擅长的语文、英语也沦为全班下游,成绩全线崩溃。
那个时候的许吉如,即便是每天熬夜苦读、疯狂背书,也依旧没有看到收获。在巨大的委屈无助袭来时,是查理·芒格的(股神巴菲特的金牌搭档)一句话点醒了她:
“我做的,只不过是在观察,什么灵,什么不灵,以及为什么,仅此而已。”
被瞬间击中的她,立马停下了死学硬背,开始疯狂上网查资料,观察身边的尖子生,向老师请教,并读遍图书馆所有牛人关于学习方法的书……
开始找到窍门的许吉如,一步步记录下这些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尝试,复盘,并改造成适合自己的:
X-Y轴布阵法,制作自己的“逆袭地图”,告别一锅粥,一团乱的学习节奏,进度一目了然;
女团记忆法,根据大脑记忆规律,由一个知识点,串联到整本书,把书越读越薄;
5S抗拖延法,运用心理学知识,从自我心态到外部环境调整,轻松打败拖延;
套房赶工法,针对考前突击,训练临时抱佛脚的效率和抗压力,越是大考越能超长发挥;
这么试下来,后来发生的事,老师和同学都惊得目瞪口呆。
仅仅1年,她就从班级中下游,考到了年级前5名;
没有外教,全靠自学,2年就拿下了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
高考时她终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直接被保送清华,叩开了名校的大门;
高考时她终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直接被保送清华,叩开了名校的大门;
走进清华、哈佛这样的名校,和全世界牛人大咖一起学习的6年,她愈发确定:真正的学霸,从不拼努力,而是始终在寻找不费劲的学习方法。
于是,她刻意整理、总结,并将之前的学习法进行迭代,总结成30个高效学习方法。没想到,走出校园,进入职场后,它依然能为许吉如保驾护航。
每次面对难度极大的挑战,或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时,这些被自己总结出来的“宝典经验”,都可以直接拿出来用。
在美国一流律所实习时,许吉如仅仅实习1个月,就拿到了正式Offer,而别人至少要花3个月,甚至半年;
工作不到1年,就可以独立跟随合伙人完成跨境并购的所有工作,协调15个国家,不同时区律师的工作;
更不用提回到国内,在录制节目的高密行程里,随时需要她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完成一篇演讲稿件,站上舞台,惊艳全场。
现在的许吉如,已经可以凭借自己深厚的人文素养、演说能力,被各大节目、名企活动邀约,也参加过《浙江卫视思想跨年》《奔跑吧,兄弟》《新浪教育盛典》《前程无忧HR高管峰会》……
只用简单的一句点拨,
就将他送进了香港的一流国际高中
有不少人都认为“这群只会自己偷偷学,才不会好心帮助其他人”,可许吉如并不是这样。在得知邻居弟弟们备考遇到瓶颈时,她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零效率苦读”的关键问题所在——
只会一味死磕知识点,却毫无条理可言。看起来似乎很努力,每天挑灯夜战,周末无休。但实际上他们既没有计划,又没有方法,更不会找外援。
这样拼下去,把自己累死,都没办法突破瓶颈啊。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成绩越好的学生,越知道如何“利用”外援,帮自己学习,不仅省下功夫,还能更快突破。
于是许吉如给他们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法:
“看医生诊断法”,巧用话术和时间,“管理”你的老师,让他主动来帮助你学习;
“哈佛火锅训练法”,和同学一起巧合作,快速锻炼输出能力,用输出来倒逼输入;
“7大高效工具”,让复杂的知识,由点及面的有序串联,帮你把书越读越薄;
三个月后,邻居弟弟成功拿下了香港耀中国际和香港美国国际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如此可见,小的进步可以拼努力,但想要大的成就,一定是要拼方法的。
会学习的人,
注定会过上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