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不如怀念

        “黄老师走了…”。一早老同学晓海在电话那头的沉重语气让我顿时从晨起后迷迷瞪瞪的状态里瞬间惊醒。除了默默听着他的简短叙述,其间偶尔插入一两句无力的安慰之外,挂了电话后,只感到空落落的心里一下子有种似曾相识的悲伤如河水漫延一般涌上心头……

        由于年前至今新冠防疫非常时期的原因,刚才电话里被告知无法去追悼会送别一程,加上午饭时我妈妈作为当年的老同事老邻居听说噩耗后来的一通絮絮叨叨的电话,而后又看着同学群里时不时跳出来的一条条同学们的悼念信息,我更是觉得除了暗自悲痛,还有一种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奈和遗憾。

        好在,回忆是一把打开岁月的钥匙,也是此刻最能安慰人的一剂良药。它轻而易举地就让那些尘封已久的画面如同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脑海中开始回旋,同时也让少年时期感受到的那种温暖如同小溪流水一般缓缓流入心田。

        对于我们这一代特殊的回沪知青子女来说,少年时代对于老师的情感不仅是朴实自然的,也是真诚炽热的,当然也是非常特殊的。

        由于历史原因,当年,一大批新疆返沪知青携家带小分批来到了隶属于上海农场局的海丰农场。这个位于江苏省大丰县的农场虽然距离上海市区还有400多公里,但是比起新疆回沪的漫长路程却是近了很多,当然也是离承载着父母们对于子女未来长大成才的梦想更近了很多。

        跟随父母动荡辗转的生活经历,使我们很多孩子对于这个新的陌生环境有了一份特殊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当年来自新疆不同建制农垦兵团的家庭又重新被编排到不同的管区和大队,当年新疆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或者刚认识的新伙伴,在这一方新天地里马上因为一起上学读书而又开始着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

        我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到学校报到是1982年10月下旬的一天。那天的滂泼大雨让我对于顶着大风步行在泥泞不堪的沙土碎石子路上的场景终身难忘。

        经过抵达农场后分配入住的二天安顿,第三天和其他新来的安置户一样,爸爸把我和妹妹按要求送到了管区的小学部。当我和一起被分到大五二班报到的新同学列成一排站在一间破旧教室的讲台前,我第一次在屏住呼吸听着边上那位老师致欢迎词的时候,偷眼打量了一番我们的新班主任。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黄老师的场景,因为我之前有过新疆到上海之间的往返辗转经历,而期间转学过的三个小学里从来都没有遇到男性老师当班主任的经历,虽然在新疆时父亲也是一名中学老师,但是仍然总是不免会不自觉地产生男老师严厉刻板的印象。

        就在胡思乱想之际,突然一阵啪啪的掌声把我拉回到清醒的状态,原来简短的欢迎仪式结束了。等到大个子班长王克杰引领我们入座后,我们开始了第一节课的学习。那天上的语文课具体内容倒是不记得了,只是记得黄老师严肃认真的表情和念课文时好听的普通话声调。就这样我开始了有幸在黄老师手下受教四年的学习经历。

        不久,好像是期末考试后的一天,那天语文课是对于考卷作文的点评,记得作文题目是《一件小事》。我写的是我寄居在上海爷爷家时念三年级时候的一件小事,大致好像是学雷锋捡了钱包物归原主的内容,当我的作文被黄老师作为范文点评的时候,我羞怯不安的同时感觉有点受宠若惊。也许是因为作为新同学被表扬了加上因为自己一直喜欢看书和上语文课的缘故,从此,随着慢慢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我已经摆脱了最初的局促不安,开始特别喜欢上黄老师的语文课。再之后,当黄老师发觉我的画画特长后让我参与课余的黑板报布置,我不禁因为这份鼓励而自信满满,从此学习劲头更是动力十足。

        隔年寒假过后,春暖花开以后的农场变得生动明媚,风光旖旎,纵横间隔的耕田地块上一片片恣意开放的油菜花和碧空如洗的天空相互映衬,田埂阡陌两边的花花草草更是点缀着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父母们的辛苦劳作我们那会只是似懂非懂地看在眼里,儿时的欢乐时光我们却是无忧无虑的一点不肯放过。那个时候,作为小学毕业班的我们丝毫没有如今这个时代的考前焦虑,反而是爬树摘果下河摸鱼捉迷藏玩的不亦乐乎,即便是帮着父母喂养自家的鸡鸭或者打草结(当地农村每家每户烧水烧饭的土灶头里的一种柴火)也都是像过家家一般的嬉闹玩耍。

        印象最深的是随着家家户户添购自行车作为日常必备的交通工具,很多父母们开始允许我们小孩子学骑自行车。虽然大人们的自行车座位常常让我们的身高望尘莫及,但是能踩着脚踏板溜车甚至把身体佝偻在三脚架里斜着身子骑车,已经让一部分先学会骑车的同学骄傲无比。

        很快就要毕业考试了,记得好像快到六一儿童节了,那可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六一儿童节,所以学校的宣传栏和班级的黑板报都得布置一新。

        记得那是个星期天休息日,我和几个被老师辅导员点名召集到学校的同学忙碌了将近一个下午。等忙完解散后,不知怎么的,我和管区场部的几个孩子在学校的一个角落骑某个孩子从家里偷骑出来的自行车,反正就是因为大家都有刚学会溜车之后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兴头,所以约定轮流骑个几圈算是过过脚瘾,可是等我最后一个上车之后没溜达多远,就在一个拐弯处因为技术不佳加上心虚手抖,一不小心摇摇晃晃地摔了一跤。还好车子没事,就是自己膝盖擦破点皮,小伙伴看见磕出血了还是有点紧张,就陪我去找老师看看医务室有没有人值班。当我们探头探脑从窗户外看着老师办公室的时候,突然背后黄老师的声音传在耳后—“你们几个小鬼干嘛呢,怎么还不回家抓紧复习?”,听了我们惶惶不安地说明原委后,看着面面相觑的我们,黄老师让其他同学先回去,然后带我去边上场部卫生院搽了点红药水进行简单包扎,本来想骑车送我回家的,还好出门碰到了来接我的我爸,我坐在我爸的自行车书包架上,看着他们推着车子并排走了一段,好像还聊的很愉快似的,不仅有点纳闷,他们第一次见面又不熟悉,怎么会聊的那么投机?(也许都是当老师的缘故吧)我暗自在想估计是在聊我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吧。

        小学毕业考反正没啥压力,大家也就顺其自然地升入我们管区的元华中学。虽然我的成绩在爸爸眼里考的一般但是他竟然没怎么批评我。升了初一以后,我被分在一班,班主任还是黄老师,同学主要都是小学同级的四个班同学根据毕业考分数重新排序分班然后加上一小部分暑假期间随父母搬迁到农场新报到的同学。开学前一天,爸爸和我说黄老师还是你的班主任,初中三年读书可得抓把劲不允许再偷懒松懈,毕业后要考到上海市区的重点高中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而且给我拟订了考试排名的要求和奖罚措施。

        可是,对于当年因为不被爷爷奶奶喜欢吵闹着回到爸妈身边的我来说,那个时候的我只是幼稚地以为,回到父母的身边就意味着再也不会和父母分开而是一起生活一辈子,根本没有其他孩子对于远离父母回到都市生活的那种憧憬和向往。对于三年后再回到我不喜欢的上海尤其是住在爷爷奶奶的家里,我除了潜意识里的排斥抗拒就是偶尔不轻易表露的心事重重。

        如果说初一上学期的表现还算是中规中矩,那么初一下半学期的成绩开始有了些许的起伏甚至退步。

        记得好像是期中考试后,由于我数学考试成绩不佳好像只有83分,远远低于我爸的标准95分,当时因为怕挨批,所以干了一件很多孩子那个年纪自以为是小聪明的蠢事。我居然想通过冒充大人笔迹签名订正卷子的伎俩蒙混过关,结果当然是被即将调入中学恢复老师身份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责骂一通。我爸从来没有发过那么大的脾气,一边叫我滚出家门一边甚至在我顶嘴辩解的时候给了我一记狠狠砸在脑袋上的毛栗子,当倔犟犯傻的我抓起书包准备离开家门时又被父亲追上踹了一脚,虽然因为妈妈的护短遮挡没被踢疼,但是我还是抹着眼泪摔门而出。

        直到约莫一个多小时后,我妈才和隔壁邻居王老师打着手电筒从村子入口河边小桥上找到看着月亮发呆的我,然后带我回家向父亲认错,接着写过保证书吃了晚饭才算这场风波风停雨住,这也是此生唯一一次的挨打经历。

        第二天,按照父亲的要求,我到了学校除了上交订正卷子,还趁着课间休息把我爸惩罚我抄写十遍的练习纸和另外一张检讨书(好像下面写着父亲的一段附言,大意是请黄老师多加管教费心督促的意思吧)腼腆地拿到办公室递到黄老师的手里,那一刻其他老师有意无意瞥过的目光让我羞愧不已无地自容,只想快点逃离办公室。好在,黄老师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批评和严肃的表情,反而是微微一笑说道:“挺好呀,你爸已经教育过了我就不说啥了,希望你能懂事长点记性,要理解这是作为父亲的一片苦心,希望今后你记得住别再被我这样喽”,一遍笑着说一遍假装做势揪我耳朵的样子,然后一声“去吧”,顿时让我心里轻快了不少。

        黄老师这一拨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去新疆前上海很多中学的高材生,如果不是历史的原因,他们很多人应该都是那个时代的栋梁之材。即便在新疆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在那一段蹉跎岁月中荒废了很多时间,但是当他们捡起教鞭站在讲台上,他们在学识上的厚实底子和工作上的精勤不懈却是足以应付所有的教学事务。加上共同命运使然,当年很多像黄老师那样的老师都是把学生当成自家孩子一样,正是他们本身具备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素养,加上他们在教育事业上呕心沥血的辛勤付出,才日积月累地形成了属于那个时代充满人性光辉的人格魅力。直到今天对于这一辈老教师的主流评价也不为过。

        但是,对于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的评价不止是班级成绩排名做出的口碑证明,也不止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所塑造的班级风貌,更在于多年后那一批又一批在他手里受教的孩子们长大以后对于老师言传身教领悟之余内心真正的感谢和庆幸。

        我们一班除了成绩和纪律抓得特别严,这个情形其他三个班级的同学也是时有耳闻黄老师对待调皮男生揪耳朵和粉笔头砸人的骇人绝技。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我们有一位爱唱歌的班主任老师。黄老师年轻那会估计应该是属于考入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据他开玩笑时说曾经在新疆放了十三年的羊,可能那时就是在那片辽阔广袤的草原上才练就了他的好嗓子吧?听过他在学校文艺汇演上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你会觉得他仿佛比原唱蒋大为都唱的好,而他给全班排练的《保卫黄河》大合唱时用手打拍子时犹如拿着指挥棒的交响乐指挥的那个场景也是至今想来历历在目。

        更让我们难忘的是有一次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他不仅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古诗词的轻吟浅唱和现代朗读的声韵上的差别,还教我们唱会了一首凄美哀伤的《虞美人》。对于那个时候听惯了《少林寺》、《霍元甲》、《排球女将》等等热播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的懵懂少年们来说,南唐后主的亡国之痛和老师讲解时内心的情感世界我们是无从领略仔细品味的,即便是后来语文课上到《背影》那片朱自清的散文,我们也只是在老师不易察觉的泪眼盈眶之际和那些深沉缓慢的语调中才有了一点对于父辈艰辛坎坷的命运似懂非懂的醒悟。

        此刻,将近半百之年的我们才从老师的淳淳教导中读懂了当年只会背诵却不明深义的“细雨润无声”,而且也在某一个回首往事的瞬间明白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我们一路走来的深远影响。

        初二下学期应该是暑假的时候吧,出于对教师群体的照顾性质,当时很多的老师都从各自不同的村队举家搬迁集中到了学校附近的榴园新村。巧的是我们这一届四个班级的三个班主任不仅分在同一幢楼,而且竟然是门牌号码相连的上下邻居(80年代中期能有这种一梯两户的两层楼在农场里也算是待遇比较好的某种体现)。我爸是四班的班主任,我家楼下是三班的班主任王勤老师,他家隔壁就是我们一班班主任黄兆才老师的家。

        从此,那种从新疆知青时代开始就一直维系着的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相处之道再次回到了邻居之间的日常生活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和温暖。譬如,今天谁家有好吃的,或者哪个家长出差抑或是回上海探亲带回来的小点心水果,邻里之间也都会时而分享一二,甚至碰到有的家长临时不在家包括大人闹矛盾导致孩子无人照顾,这种情形下往往都是热心的邻居们相互帮衬的。印象中黄老师家的水饺很好吃,而且他家有个很稀奇显眼的录音机,里面经常会放好听的歌曲,偶尔还会播放那个年纪听不懂的交响乐等古典音乐。

        除了生活上的平静如水,作为老师家庭的孩子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开始有了一种若有若无的比较心理和担心被老师家长们褒贬的负担压力。不光要在成绩上力争上游甚至名列前茅,连日常的行为举止和课后表现也得小心翼翼有所收敛。所以,像我这样的教师子女在即将升上毕业班的那个时候,每每听到左邻右舍的师长们对于上一届孩子成绩的点评或者被什么学校录取的议论,多多少少也是有一些敏感的。

        可是即便马上进入应对紧张学习的状态里,在班会上黄老师还是提倡我们学习时需要把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原则。偶尔他也会在课余时间教我们唱歌或者组织大家跳绳踢毽子等等活动,以期起到帮助我们调剂放松的作用。

        在此期间,让我记忆中难忘的那个暑假还给了我课余生活上额外的惊喜。可能是黄老师的关心加上美术老师梁柏棠老师的推荐,当然也是因为我历来也算是老师眼中爱画画的小苗子的缘故,因此总场举办的绘画夏令营辅导特训班使得我有幸初次接触了国画启蒙。尽管在父亲的督促下拿毛笔写字是我星期天和寒暑假的必备功课,可是拿毛笔画画还是让从来没有接触国画的我感到好奇和新鲜。结训的作业我完成的很一般,起码和其他外校的同学相比并不出彩,所以让我在那一两周里有一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惭愧情绪。那是一幅工笔重彩的花卉虫鸟,记得收尾时左上角点缀的那只蜜蜂我的勾线用笔和填色因为交稿时间紧张而手忙脚乱,进而导致成为一处败笔,幸好那时文化馆的指导老师帮我修补润笔才勉强对付过去。可是即便如此,开学后回到学校里,除了梁老师给我做了讲解指点,黄老师依然还是一如往日地鼓励安慰我。

        以后,由于初中毕业前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特招的原因,我居然鬼使神差地和同班同学晓海一同考上了。对于原本志在重点中学的我来说,命运的轨迹突然来了一个大拐弯。

        也许是刚考入美校的宿舍住读的不适应加上来自郊区农场的自卑心理,当因为一年级暑假放假前的军训违纪事件受到处分后,我的情绪完全是崩溃的。作为一个一直以来老师眼里的优等生而言,当时的心理落差是不难想象的。当我赌气埋怨父亲的择校选择甚至激进地考虑退学准备复读时,也是父母第一时间的宽容以及黄老师的写信通过鼓励安慰和利弊分析让我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至今还记得,有一次黄老师来学校看我们俩,除了带给我们父母托他捎带的东西,还特意叮嘱我们俩要互助友爱和取长补短……往日如昨,此刻,我好像又回到了那个魂牵梦萦的上海郊区外岗老学校的操场上,那个和我们讨论关于文学艺术和人生话题的老师,那个在夕阳下漫步的三个身影。

        毕业后的许多年里,好多当年的老师同学也都是各奔东西。那一年晓海因为我父亲的早逝特地来探望处于低潮期的我,我还记得坐在上海植物园的草坪上,晓海和我说起黄老师的惋惜与希望我能振作起来的嘱咐。我也还记得当稍后几年打听到黄老师调到奉贤五四农场中学教书后,我有一次去看望住在当地的美校同学时,特地去了两次他的办公室,可惜总是因为要么上课要么外出开会而一再错过。

        我见到他的最后一面已经是十几年前晓海婚礼上的匆匆一面,简单的聊起家常后还托我转述对老邻居我妈妈的问候。合影留照时看着老师的红光满面还感慨他的精神焕发,为他高兴的同时还为自己临近中年时的浑浑噩噩而有几分颜面无存的愧对之情。

        时光荏苒,岁月如白驹过隙。2016年初中毕业30年聚会,黄老师未能到场共聚一堂让很多师生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听他的独唱本来就是想当然中一贯如此的保留节目。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多少让我们一班的很多同学不解甚至失落,很多同学甚至毕业以后再也不曾见过一面。

        别时容易见时难,谁能想到在开年以来特殊的新冠防疫时期,黄老师就这么突然和我们永别了呢?我们好几个同学近几年来很多次私下里约好想去探望他的约定也就随风而逝成为了一个终身遗憾。

        有一首歌叫《相见不如怀念》的流行歌曲不知道黄老师听过没?我猜想对于喜欢古典音乐的他来说可能未必知道,但是这几天陪妻回看电视古装剧《鹤唳华亭》中有一句台词—“两个人能相濡以沫是佳事,能相忘于江湖是幸事”我却是有所触动,想必这个出处于庄子的名句作为语文老师的他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尽管您已经不能再像当年给我们上课讲解这句话的释义和哲理,但是,我想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注定,或许您这么无声无息的离开正是暗合了您隐逸多年以来的宿愿吧!

        斯人已逝,不胜悲切。写下这篇纪念长文不仅是一场对于如烟往事深深的怀念,也不仅仅是一个学生发自肺腑的悼深切念,更是一份那些和我一样有缘师生一场的同学们的真心感恩!

谢谢您!黄老师您一路走好!


                                            吴刚

                                          2020.2.26


附:因为当年黄老师教唱的《虞美人》的影响,让历来喜欢文学历史的我成为了一个业余的诗词爱好者。这首词也是我平时书法练习的常备范文。所以在看到同窗好友陈朝晖同学吊唁的《虞美人》词作后,也情不自禁地做词一首。

虞美人 祭恩师 且试以原韵填和,虽有用词不工,谨求一表哀思。

        哀思一片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忽闻恩师驾鹤声,故人不堪唏嘘旧梦中。

        当年教诲应犹在,只是深如海。盼君清明把歌留,惟待一盅薄酒共神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记: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永远停 留。相见不如怀念,我愿你我安好! 悦尔和大林的故事,发生在知青子女返城的...
    舒洁湲阅读 484评论 2 2
  • 题记: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永远停留。 相见不如怀念,我愿你我安好! 悦尔和大林的故事,发生在知青子女返城...
    舒洁湲阅读 426评论 0 2
  • 悦尔跟着外婆和舅舅挤上“长辫子”29路电车,晃晃荡荡将近一个小时,从上海火车站出发,傍晚时分,终于到达虹桥路131...
    舒洁湲阅读 398评论 2 2
  • 题记: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永远停留。 相见不如怀念,我愿你我安好! 在那个知青子女返城的年代。 她,15岁,顺应潮...
    舒洁湲阅读 767评论 0 1
  • Z小姐遇见W先生的那一年,绝对不知道后来漫长的岁月里会如此怀念那时那刻,再见不了也回不去的年少光阴。 Z小姐刚来到...
    冬冬是个胆小鬼阅读 1,342评论 1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