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不是所有血缘关系都叫亲情

苏明玉走进老家的小巷,曾经夺门而出的自己从眼前一闪而过,这个家庭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上学吃早餐,两个哥哥都是火腿加鸡蛋,她只有一碗泡饭。

吃完简陋的早餐还要洗碗、擦桌子、扫地,导致上学迟到被当着全班的面罚站。

为了凑齐大哥去美国读书的钱,爸妈变卖了她的房间,临近高考的她,不得不跟爸妈挤住在一个小房间里。

二哥考不上大学,花重金也要给他买个二本,而临到她,却连一本复习资料都舍不得出钱。

因为缺钱,妈妈甚至不肯给她考清华的机会,走后门托关系,只为送她去一个免学费的师范院校。

妈妈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女不如男,划清界限前的最后一次争吵,都是夹带着命令的口吻,冷漠得像一块冰砖。

“苏明玉,你是个女孩儿,你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

“我们只负责养你到十八岁,你以后还要嫁人的,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而爸爸无视女儿求助的目光,背过身去,选择了逃避。

苏明玉不理解,这样的父母,为什么要生她养她?

这部剧才播出两集,就引发了很多讨论。

有人评论说,这剧看上去很假。

但凡是经历过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在里面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因为性别原因,而受到亲人不平等的对待。

同样一件事情,父母对每个孩子处理的方式却有所区别。

为了争夺家产,亲兄弟反目成仇

父母的独断专行,不允许子女有任何异议……

有时候,最能轻易击垮一个人的不是多强大的对手和多残酷的社会,而是被我们视为避风港湾的家庭。

父母曾经都是每一个孩子的全世界,很多人长大后身体里流淌着的自信与安全感,都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给予的。

可惜的是,有太多的中国父母不懂得如何引导和教育子女。

剧中二哥成年后的一事无成,是母亲从小到大对他的纵。

女儿与家里断绝关系多年,是母亲对几个子女的偏。

一味地依祖训行事,生养大于天,父母之命不可违,男尊女卑,是父母的愚。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妈宝男”、“扶弟魔”,不是这些扭曲的原生家庭中,畸形的产物?

这样的例子,在同样是正午阳光出品的《欢乐颂》里的樊胜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樊胜美在一次又一次给哥哥收拾残局之后,仍然无法彻底与亲人决裂,心甘情愿的被榨干最后一丝利用价值。

天长日久,“妈宝男”、“扶弟魔”们习惯了被父母掌控,以至于有些人忘记了自我,与这只名义上叫做“亲情”的怪物血脉相融,任何的切断,都让双方痛苦不堪。

还有更多的父母,把生儿育女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我为你付出,你就必须接受,必须在我年老病弱时给予回报。

一旦潜藏有这种思想,父母再多的爱,都变成了交易。于是子女也不再相信绝对无私的爱,带着不安全感和对世界的不信任长大。

也许只有到了我们这一代,才会有部分人清醒过来,从自身开始改变,但这改变也有如破茧成蝶,要经历一场蜕变之痛,要与传统和惯性思维作对抗。

我们无法选择是否出生,出生在哪里,做谁的孩子,与谁做亲戚,我们的孩子也与我们一样。

从某种角度上,我们反而应该感恩他们。

因为每一个生命,也许本是怀着对世界的渴望而降临的,只是凑巧,他借了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应该感恩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对我们初为人父母的笨拙的包容,一起把血缘关系转变为真正的亲情。

而同样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血缘关系,都叫亲情。我们不应该被畸形的亲情所绑架,有彼此空间和距离的相处,才能支撑这段关系走完全程。

长久的互相理解,相互扶持,当全世界都厌弃你时,我依旧做你的依靠,这才是亲情,而并不是所有亲情都需要血缘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辆人力三轮车 一个垃圾桶 一个拾荒的女人 在漂亮的街头 有些刺眼 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 抱来一摞旧书 搁三轮车上 ...
    开心点金石阅读 1,296评论 31 45
  • 首先,使用msfvenom制作一个普通木马。 命令 msfvenom -p windows/meterpreter...
    帣小王阅读 2,9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