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古时宫女的命运甚是悲惨,她们多在十岁左右挑选入宫,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每天都有各种繁杂的工作。遇上主子不如意时,就要受到申斥或鞭挞,有的被打死,有的不堪折磨而自杀,生死权就在主子的一句话中。《明朝典汇》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隆庆二年五月,江南讹传朝廷要命内臣到各省选宫女,于是民间一些女子纷纷急于婚配,很多是草率地结合,其恐慌情景可想而知。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深刻描述了一个宫女悲惨的一生,“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十六岁的妙龄少女,一朝入宫,几十年的光阴虚度,埋葬在暗无天日的深宫里。皇宫,实则是一个装饰精美的牢笼。
像武则天那样被选进宫时,面对老母的哭泣,还能说出:“母亲不必难过,进宫未必是坏事,说不定女儿从此会有出息;见天子是件好事,该高兴才对!何况当今皇帝是个英明的君主”这样的话,毕竟少数。就连皇帝还耐不住深宫寂寞,千方百计要逃出宫去寻欢作乐。
然而,它曾留下的那段红叶题诗,却也让人津津乐道了千年。就像是开在荆棘从中的花儿,虽然处处受着压迫,却不耽误人们欣赏它的美。
据《云溪友议》记载,唐宣宗年间,一位应举考子卢渥,在路过御沟时拾到了一枚红叶。御沟中漂流着凋落的红叶本属平常事,而这枚红叶却不同,上面题着一首小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卢渥当时应该猜到是宫女所写,虽然诗并不明写怨情,但是对自由的渴望却跃然纸上。反复诵读,眼前似是浮现出一位女子,捡起地上的一片红叶,思绪良久,题上了自己的心声。在无人的时候,悄悄来到御沟旁,将载着惆怅的红叶抛入流水中。
或许,她盼望过能有人捡到这枚红叶吧!其实,这也仅仅只是寂寞的宫女,消遣时光的一种娱乐罢了。卢渥觉得此诗精巧,就收藏了它。
后来,宫中放出了部分宫女,其中有位韩氏。她是幸运的,如同当年那枚红叶,出了宫,宫外的空气,更加清晰。而且,她还嫁了人,有了个好的归宿。
这两人的缘分似是天定。
一日,韩氏再给卢渥收拾东西时,无意间见到了箱底压着一枚红叶。拿起一看,竟然是自己当年题诗的那枚。韩氏感叹道:“当日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藏在这里。”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巧合之事,二人唏嘘不已,从此更加恩爱。这是命运之神在描绘人间图景时,无意间掉落了彩笔,才创造了这个美丽的故事。
此类事件在唐代并不独此一件,早在卢渥夫妻之前就另有一段佳话,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顾况捡到一片梧桐叶,叶上题诗道: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为之一动,在那片叶子上也题上了一首诗: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写完之后,走到上游,将叶子重新投进御沟里,巧的是这片叶子竟也被原先题诗的那位宫女捡到。宫女不胜感慨,又在一片叶子上题了一首诗: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承春取次行。
他们亦是有缘,只可惜无分,最终没能像后人卢渥与韩氏那样结为夫妻,共度余生。甚至,从未见过面,但是他们能够互相读懂对方的心声,这对于一个久居深宫,不得见春的女子来说,已经够了。
我不禁想起了《东游记》里的牡丹仙子,她因为一枚题着凡间宫人思春诗的红叶而对东华上仙产生了别样的情感,后来越陷越深,终无法自拔,最后为了一个“情”字,甘愿沦为凡人。故事虽然虚构,却那样令人难忘,至今牡丹仙子对着红叶黯然神伤的模样,我脑海里的记忆依旧如新,那是一个痴情女子的执着,是这份执着害了她,却也是这份执着让她脱离冰冷的天界,也成全了她。在尘世转山转水,历经悲欢离合,最后死在了心爱人怀里。那时所有的危难已过,人间正一片祥和,可她却走到了尽头,那份痴情并没能留住她,就连她的记忆都一日日,一点点地被消磨,任凭她在怎样挣扎,来世,也成陌路。
有些事情就是那样美好,美好的叫人难以置信;有些事情虽然表面看上去残缺不全,却也有过美丽点缀。就如同那位天宝年间的宫人,虽然禁宫的高墙一直困着她,但是这世间曾有一个人,站在她的角度去了解她,比起其她抑郁而终的宫女,她无憾了。
一直想,卢渥夫妻会不会就是对前人的补偿呢?
突然有个冲动,也想学一学千年前的宫人,拾一枚红叶,拂去尘埃,题上一首小诗,让它随水而去,寄于远方未知的有情人。
何潇湘 20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