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写作过程中踩过的坑,你也有过么?

今天的主题是对之前写过的文进行分析,我回看了一下往期文章,选择了第11关的打卡文章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对写文过程中容易踩到的坑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同为写作的你有所帮助。写作的小伙伴们有时间也可以借用这种方式来分析下自己的问题症结所在。

1.      为什么要写?

主要原因是跟着打卡主题的要求写的,选取一本书来写自己的感受和阅读心得。

而我之所以选择卢思浩的《你也走了很远吧》,是因为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这种风格的书,里面有很多作者的理念和想法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即使过去了这么久,仍然记忆犹新。

现在想来深层次的原因大概是我也想借着这本书来表达我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与感受吧。

2.      写文章时,是否有一个清晰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

写这篇文章时的主题就是写自己对于看过的一本书的感受和阅读心得。所以主题是很清晰的。

但是细分的主题并不是很清晰,感受比较多,如果现在让我来分的话,可以根据感受的点不同分得更细致一些,这样会更有条理一些。

而且,我取的标题《人生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很贴切的,这句话我只是在最后的时候提了一下,还是可以再斟酌下的。

3.      是直接写,还是列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再写?

一般我写头条文章的时候会列一个基本的框架,列出要写的三点,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这样可以保证写文不跑题。

但是这篇文章,我并没有列框架,是直接想到哪写到哪里的,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内容还是有点零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逻辑。

4.      是否修改了,怎么修改的,修改时长?

有修改,但是改动并不大,用时大概只有10分钟,只是简单修改了一些错别字和不通畅的句子。

因为当时着急打卡,并没有精修,所以现在看来,整篇文章还是比较粗糙的。

总结:通过对这篇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我之前写文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写文有区别对待,对于发到头条类的文章比较重视,会修好,列出框架,而对于发在小打卡和简书的文章,没有精修,也不注重格式。

但其实这样对自己的写作成长并不是很好。

我练习写作是为了让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天比一天更好,如果每天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或自嗨式的写,那么是起不到精进写作技能的作用的。

我需要重视自己输出的每一篇文章,不管发布到哪里,既然有输出,就要保证质量。

2.      要练习标题写作技巧,标题一方面要对文章有着高度浓缩概括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吸引人注意,这个对文章发布很重要。

3.      写每篇文章前要列出大概框架。今天运用高效阅读法速读了7本书的框架,读得很艰难,每本书都超过了10分钟,但是也确实会有收获,最大的收获就在于,对书的框架形成了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每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框架,或者是金字塔式的,或者是清单体式的,但是必定是要有自己的框架。

我要锻炼自己写文的框架意识,这是最基础的能保证自己不写跑题的方式。

就像很早以前雨滴姐说的,要有作品意识,对待每一篇输出都要像一幅作品一样认真,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

4.      重视修改。这也是我今天看了好几本写作书里都提到的。

都说每个作者的初稿都是很烂的,这句话确实不错。我记得一开始在鱼哥的训练营里每天练习时,写的初稿都非常烂的,写完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没眼去看。

但是每次我都是坚持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气呵成,然后再花上比写文更长的时间来修改,每次改过几遍之后的稿子都会变得好很多,还得到点评老师的夸奖。

所以修改很重要,是思维的打磨,写作技能的打磨,更是输出作品的重要步骤。

最近文章自我感觉质量都有所下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重视修改。而没有修改,则是因为写文太晚,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修改,所以以后写文时间放到早上或者上午,会好一点。

以上几点,不知道是否你也有经历过,踩过坑,如果有的话,我们一起努力爬出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